首页 会计考试攻略文章正文

会计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_加快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会计考试攻略 2023年12月29日 02:04 53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会计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_加快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会计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_加快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内容
2.加快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3.事业单位绩效目标奖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怎么录
4.简述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作为单位的财务人员,你认为就如何更好地防范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内容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四条 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

(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按照预算级次,可分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

第八条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

第九条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原则上应当重点对贯彻中央重大政策出台的转移支付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专项转移支付原则上应当以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三)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五)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跨年度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十二条 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的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填报。预算部门年初申报预算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将绩效目标编入年度预算;执行中申请调整预算的,应当随调整预算一并上报绩效目标。

第十三条 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二)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

(四)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五)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六)其他。

第十四条 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符合相关要求的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财政部门可以要求其调整、修改。

第十六条 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七条 绩效目标确定后,随同年初预算或追加预算一并批复,作为预算部门执行和项目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二)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

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四)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

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负责拟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规范,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根据需要对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支出实施绩效评价或再评价;提出改进预算支出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

第二十四条 预算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落实财政部门整改意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支出管理。

第二十五条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第二十六条 绩效评价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确定绩效评价对象;

(二)下达绩效评价通知;

(三)确定绩效评价工作人员;

(四)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五)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

(六)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

(七)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

(八)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

(九)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预算部门年度绩效评价对象由预算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提出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定;也可由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年度工作重点等相关原则确定。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实施再评价,参照上述工作程序执行。 第二十八条 财政资金具体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提交绩效报告,绩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预算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二)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三)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

(四)总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五)说明未完成绩效目标及其原因;

(六)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并撰写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

(二)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评价结论及建议;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条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预算部门应当对绩效评价报告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部门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复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三十一条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三十二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

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第三十四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五条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六条 各地区、各预算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同时废止。《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财预〔2009〕390号)及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1.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略〕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参考)〔略〕

3.财政支出绩效报告(参考提纲)〔略〕

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参考提纲)〔略〕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图〔略〕

加快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绩效预算是预算方法的创新

绩效预算是指由政府部门在明确需要履行的职能和需要消耗的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绩效目标,编制绩效预算,并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业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绩效预算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关注公共支出及其结果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其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编制绩效预算,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向注重支出效果转变。

对于绩效审计,世界各国称谓有别,定义很多。称谓和定义的不同,反映了各国在绩效审计实践方面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国家侧重效率性审计,有的侧重效果性审计,有是直接叫绩效审计,我国目前称之为效益审计。各国审计实践表明,绩效审计是一个大概念,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三E”、“五E” 或“七E”审计都是绩效审计的基本内容,虽然叫法不一样,侧重点不同,但审计的内容都属于绩效审计的范畴。

0 赞

事业单位绩效目标奖财务会计、预算会计怎么录

一、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随着财政支出效益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广义看,目前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各级审计机关和财政监督机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等,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评价财政资金绩效的内容,但这些行为主要是以监督检查为主要目的,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从财政资金管理看,各级财政部门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也采取了一些绩效管理的方法。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现状看,虽然已有初步基础,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且缺乏系统性研究,仍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财政改革的客观需要。总的来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援,而且要制度化、经常化。而我国公共投资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完善专案投资决策程式,对国家重点投资专案要从立项决策、建设决策、竣工验收直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全过程管理。但迄今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有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二)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 西方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设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机构,作为公共投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执行主体。而在我国,缺乏这样一个有权威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综合管理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分散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各部门又主要是从技术性能、专案工程管理方面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和组织程式差异大,难以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差异大,缺乏可比性,难以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这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三)未构建规范的指标体系 目前,各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若干固定的财务、技术和工程管理指标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定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并且缺乏一套建立在严密资料分析基础上的科学、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影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技术性缺陷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四)支出评价内容不完整 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科学、规范、合理的方法指标体系和健全的组织工作体系,使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内容不完整。一是侧重于合规性评价,而忽视效益评价。从总体上看,目前各有关部门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稽核专案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财务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但往往忽视对专案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或由于评价指标设定不完整,不能进行专案的效益评价;二是评价物件仅局限于专案本身,而忽视专案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专案过程稽核和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巨集观因素的评价,如投资的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行业、社会及整个经济执行的影响等。但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恰恰不包括这些内容,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能达到为 *** 巨集观决策服务的目的。(五)支出评价结果约束乏力 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专案建设档案储存,或作为有关部门加强新上专案管理的借鉴或参考,对于财政资金支出专案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对专案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责任人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不仅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制约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取向

(一)划分评价层次 根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分为四类:财政支出专案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财政支出专案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专案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物件是财政支出专案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专案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且专案支出内容十分广泛、专案间差异大、专案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对财政支出专案开展绩效评价,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评价物件是主管部门所属二级和基层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位作为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基层单位,其支出效益直接反映为财政支出的总体效益,因此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和财政部门,评价物件是各个 *** 部门(使用财政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是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监督机构、财政政策研究机构等,评价物件是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是部门财政支出效益的综合反映。综合绩效评价物件具有整体性,其范围可以是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发生的财政支出。根据我国财政管理级次可将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进一步划分为国家财政支出效益综合评价、中央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地区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地区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上述评价工作分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并且共同构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上述四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目的相同,四类评价工作都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目的;二是层次分明,专案支出绩效评价是部门、单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和,而综合绩效评价又要以部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为基础;三是差别显著,专案支出评价是具体财政支出专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总体评价,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侧重于财务管理效率评价,综合绩效评价是一种政策评价。

(二)建立评价制度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还是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首先,建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要研究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工作程式》、《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定及标准选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则、工作程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明确,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其次,要在财政资金执行各环节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运动过程中,在收缴环节,采取集中收缴方式明显要比分期收缴具有更高的效率;在库存环节,开展有效的现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效益与加强财政控制;在分配环节,预算目标数量化、分类细化有助于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还可清晰地衡量预算分配环节的成本与效益;在购买环节,实行 *** 采购制度可以取得分期采购方式下不可能取得的规模效益;在支付环节,采取电子化的集中式直接支付方法,是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财政支出各环节上都存在绩效问题,应该研究在财政资金执行各环节都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第三,要做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职责和业务分工的划分等制度建设,以从多个方面强化和推进对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三)用活评价手段 结合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实际,科学合理地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是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和有效组织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探讨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之前,首先应当对财政支出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起点和基础。分类体系实际上是要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搭建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将会出现十分复杂和混乱的局面。为此,必须建立适合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分类体系。考虑到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可以按财政支出的功能将单位和专案支出绩效评价划分为经济建设、教育事业、科学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国防、农林水、 *** 采购等九个大类,并且根据评价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进一步细分的若干小类下开展评价工作。这种分类的好处是,与财政日常管理的习惯相适应,简便易行,也便于基础资料的收集。(四)完善评价体系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与专门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设定的目标就是形成一套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库,这种指标库的形成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研究,更依赖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健全。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在财政支出分类的基础上,应分别建立财政支出专案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库。从指标的适用性角度考虑,各类指标均可划分为通用指标、专用指标、补充指标和评议指标四种类型。并且根据指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各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五)制定评价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指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为基础,测算出来的标准样本资料,用来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按照可计量性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又可根据标准的取值基础不同,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和历史标准四种类型,按照时效性可以分为当期标准和历史标准,按照标准形成的方法可以分为测算标准和经验标准,按照区域可以划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此外,还可以分为 *** 标准、社会公众标准以及民间机构标准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是准确衡量绩效的尺度,标准的正确选择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评价标准的制定既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环节,也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在我国要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除要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指标体系外,还必须要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研究指标与标准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评价物件的标准选择,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各种分类标准资料,在条件成熟时要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标准资料库。标准并非是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护更新标准库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提高有关评价标准的权威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可以效仿企业绩效评价,定期释出有关评价标准。一般来讲,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指标都可以表示为成本效益的比例,收益、成本的具体内容视不同效益指标而异;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指标的标准往往由于支出专案涉及不同的经济和社会领域而各不相同,为此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中,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指标的量化标准就成为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在 *** 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目的不同,要衡量和判断这些支出的绩效须对应不同的评价指标,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标准则要根据评价的具体目标、组织实施机构、评价物件来确定。(六)编制绩效预算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涉及一些团体的既得利益,因而,在制度体系的整体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实施的难度,选准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从而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作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在财政支出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绩效预算编制入手开始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应用绩效评价理念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在具体的绩效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预算支出管理实际,在各绩效预算的各主要环节加强制度约束。如结合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式,各预算部门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在这个环节需要对各部门明确支出责任,建立奖罚措施和资金追踪返还制度。各部门要对影响财政支出绩效的因素进行定义、识别、衡量和预测,并对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计划,这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前提。各部门应凭借接近财政支出实际活动的优势,集中第一手的资料和资讯,在编制本部门支出预算草案时进行科学的专案评价;在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审查环节,要建立严格的绩效预算审查制度,通过加强对预算支出绩效的稽核、评价及综合平衡,对绩效差、不合法、不合理、不科学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予以调整;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跟踪检查制度,在提出公共预算时要设有与该支出对应的效果指标;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报告中要对比资金的使用与绩效,在决算时要报告最终的资金绩效情况,并对各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横向的成本效益分析,找出不同单位或部门专案间成本效益差异的原因,为以后支出决策提供依据。(七)创新评价方法 良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理论界提出了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生产函式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公众评判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已经被《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所采纳,应用到实践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中,社会效益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而现有评价方法中,能够简便、精准地评价财政支出社会效益,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际需要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后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研究上,要着眼于增加 *** 工作与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 *** 理财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性,深入研究公众评判法等适用于社会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按照民主、科学、简便、精准的原则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引入听证会制度,创新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八)完善配套措施 作为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一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各项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的影响。为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抓紧完善三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严格按照公共财政框架要求,解决财政支出“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财政资金在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的同时,要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切实提高对社会公共产品的保障能力,从而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始终保持正确的服务方向。二是适当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需要财政资金的有效投入,但从经济建设工作实践看,财政支出增长过快,在有效 ***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 *** 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等负面影响,为此,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压缩 *** 执行成本等方式来减少财政支出规模,比如采取职务消费货币化、公车改革和机关后勤市场化等手段,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内生性增长,减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的复杂性,降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的难度。三是推进 *** 收支分类改革,调整支出结构。 *** 收支分类体系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可以从财政收支方面清晰反映 *** 职能活动,对包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在内的各项财政改革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加速推进 *** 收支分类改革对能够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基础,减少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的难度。而且,从预算科目看,近25%的支出科目用于反映经济建设的内容,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社会性支出仅有一个科目笼统反映。从资金投入看,经济建设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偏高,社会性投入比重仍然偏低。今后在支出结构调整中,要注意处理好支援经济建设和提高公共支出水平的关系,既为公共财政体制转型创造条件,也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提供广阔空间。(九)设立评价机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为了改变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零碎涣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应在财政部门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对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在各 *** 部门设立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有关要求组织做好本部门、所属单位以及财政支出专案的具体评价工作。鉴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监督作用,必须赋予工作机构及相关人员以必要的职权,如在资讯查询、资料获取、独立取证以及行政处罚建议等方面给予一些特定的权力。

简述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作为单位的财务人员,你认为就如何更好地防范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事业单位绩效目标奖财务会计、预算会计,采用会计分录。事业单位采用财政部门直接支付方式下的会计分录。发生支出时,事业单位根据收到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有关凭证,,直接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预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标签: 会计事务所财政支出绩效_加快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