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税信息文章正文

中国会计视野_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财税信息 2023年11月11日 12:33 78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会计视野_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CPA业务探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专...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中国会计视野_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1.??
2.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 CPA业务探讨 - 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专...

?й???????

5.57% 17,400.23

客户五 519,486.35 4.99% 15,584.59

合计 6,514,204.86 62.57% 195,426.15

6、因金融资产转移而终止确认的应收账款

无。

7、转移应收账款且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负债金额

无。

(四)应收款项融资

1、项目列示

项目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银行承兑汇票 11,837,383.63 10,503,203.56

合 计 11,837,383.63 10,503,203.56

其他说明:本期应收款项融资系银行承兑汇票,其剩余期限较短,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近。

(五)预付款项

1、预付款项按账龄列示

账龄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1 年以内 8,036,097.71 100 1,399,647.43 100

1-2 年

2-3 年

3 年以上

合计 8,036,097.71 100 1,399,647.43 100

2、按预付对象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的预付款情况

占预付款项期末

单位名称 与本公司关系 期末余额 余额合计数的比 预付款时间 未结算原因

例(%)

供应商一 非关联方 5,800,000.00 72.17% 1 年以内 未到结算期

供应商二 非关联方 915,900.00 11.40% 1 年以内 未到结算期

供应商三 非关联方 134,000.00 1.67% 1 年以内 未到结算期

供应商四 非关联方 283,731.03 3.53% 1 年以内 未到结算期

供应商五 非关联方 56,093.74 0.70% 1 年以内 未到结算期

合 计 / 7,189,724.77 89.47% / /

(六)其他应收款

1、项目列示

项目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

其他应收款 41,185.41 56,660.64

合计 41,185.41 56,660.64

2、应收利息

无。

3、应收股利

无。

4、其他应收款

(1)按账龄披露

账龄 期末余额

1 年以内(含 1 年,下同) 41,185.41

1-2 年

2-3 年

3-4 年

4-5 年

5 年以上

合计 41,185.41

(2)按款项性质分类情况

款项性质 期末账面余额 期初账面余额

社保款

备用金 41,185.41 56,660.64

暂付款

合计 41,185.41 56,660.64

(3)其他应收款前五名

单位名称 款项的性质 期末余额 账龄 占其他应收款期末余 坏账准备期末

额合计数的比例(%) 余额

张晓辉 备用金 8,725.00 1 年以内 21.18

张子翼 备用金 7,570.40 1 年以内、 18.38

李淑学 备用金 5,000.00 1 年以内 12.14

秦祖乾 备用金 5,000.00 1 年以内 12.14

胡兵权 备用金 4,000.00 1 年以内 9.71

合 计 / 30,295.40 / 73.55

(4)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本公司对各类保证金、押金、备用金、代垫及暂付款等应收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

(5)本期计提、收回或转回的坏账准备情况

无。

(6)本期实际核销的其他应收款情况

无。

(7)涉及政府补助的其他应收款

无。

(8)因金融资产转移而终止确认的其他应收款

无。

(8)转移其他应收款且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负债金额

无。

(七)存货

1、存货分类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存货跌价准 存货跌价准

项目 账面余额 备或合同履 账面价值 账面余额 备或合同履 账面价值

约成本减值 约成本减值

准备 准备

原材料 7,886,824.05 7,886,824.05 12,047,686.14 12,047,686.14

周转材料 113,489.26 113,489.26 121,397.23 121,397.23

库存商品 6,964,565.13 6,964,565.13 6,596,488.61 6,596,488.61

发出商品 619,861.85 619,861.85 925,614.62 925,614.62

合同履约 105,315.45 105,315.45 48,796.05 48,796.05

成本

合计 15,690,055.74 15,690,055.74 19,739,982.65 19,739,982.65

2、存货跌价准备和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存货跌价迹象,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期末余额含有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说明

无。

4、合同履约成本本期摊销金额的说明

无。

(八)其他流动资产

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 本期减少 期末余额

增值税留抵税额 469,030.83 469,030.83

合 计 469,030.83 469,030.83

(九)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明细情况

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 - CPA业务探讨 - 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专...

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及成本项目设置的处理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及成本项目设置的处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生产成本项目的设立

 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2.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水、电、气等,若动力费较少可并入制造费。

 3.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

 4.制造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因此没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折旧)或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厂房折旧等)。

 5.废品损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品,若废品损失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须单独进行考核管理时,设本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制造费用:该科目归集核算间接用于生产或直接用于生产但在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通常包括:机物料消耗、劳保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设计费、季节性停工损失等,月末结转分配后该科目通常没有余额

 2.生产成本:为资产类科目,借方归集核算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上述5项费用,贷方核算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或废品损失的成本。结转后余额为零或为借方,借方表示在产品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入存货项目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进行日常帐务处理,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的各项货币性支出。

 2.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摊销以前支付、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或计提本月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以及计提折旧等。

 3.计算本月工资并进行分配。

 4.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5.根据仓管员或车间统计员上报的领料汇总表编制材料出库凭证并进行分配。

 6.将本月生产费用在各种新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7.若有月末在新产品的,还应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四.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原始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材料、工资费用分配表。

 (2)根据原始凭证及耗用材料、工资等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3)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4)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5)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6)根据制造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7)将完工产品成本转入产成品明细帐。

 产品成本项目:为了便于归集生产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对生产费用进行合理的分类。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可将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分为以下四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3)其他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其他支出。

 (4)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一般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成本项目,便于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可以考核各项费用定额或计划执行情况,查明费用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促使企业更有效地降低成本。

 (8)已销售产品成本转产品销售成本明细帐。

 评说

 1、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主要涉及的会计科目是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来核算成本,可不直接设置辅助生产,并在生产成本下按部门(或车间)进行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在部门下再按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务,制造费用和废品损失)设置三级科目进行核算;如果公司涉及的生产部门(车间)较多,制造费用也可以同生产成本一样,先按部门设二级科目,再按费用类别设置三级科目,这样比较便于针对部门进行费用归集和为管理员提供方便的信息.(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打算按费用类别归集整体制造费用,可直接参看成本费用表就可以.)

 2、所涉及的部门,例如耗用的材料由哪个部门提供准确的数字?

 核算成本所需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本应由各个生产部门(车间)的统计人员来提供统计报表和原始单据,交财务人员核对归集后计算成本.

 3、一般需要分配在产品的成本和费用吗?

 不论公司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来核算产成品和生产成本,在产品的成本和费用同样不可乎视.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吧.....比如在财产清查时,我们可以通过盘点实物来确定在产品的数量,但是核对标准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财务对在产品的成本有个明确的标准啦.....当你们公司需要审计或评估时,这一点越是显得尤为重 要啦.

 以下转自会计博客-有凤来仪-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

 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

 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 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帐,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帐;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帐。

 2.因中小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帐,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

 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 ,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

 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

 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分配方法见下)。

 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帐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帐同时即进行分配。

 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

 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资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计算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库房管理制度,生产

 2、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3、.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

 (二)月底1.计提折旧,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

 3.取得工资相关资料,计提工资及福利费。4.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一)、原则: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条件,要能体现受益原则。

 2.分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强调所选择的标准与待分配的费用之间有一定联系,并且容易取得。3.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标准记入。

 (二)、

 1、能直接归属到某产品的原材料等大项费用直接归入相应产品。

 2、其它成本费用一律采用产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产值参与分配。

 六、个人对此法的评价

 1. 核算基本准确,能满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够精确。

 2.产品约当产量估计不够准确,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没法。

 3.产值比例法未见哪本会计著作上有记载,感觉没有理论依据,适用范围也不太广,主要适用于已做过详细成本核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业。不过我认为其有一定的科学性,虽然其同工时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样,效果却相近。

 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常性停工与非正常停工

 2.委托加工问题(互相多重委托)

 3.生产研发耗用问题

 4.试生产阶段无产品产出耗用问题

 八、成本核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 合。

 4、正如中国会计视野网友qiqiaoao所说,我国现行的所得税法是重损益而轻资产,即对期间损益作了大量详细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而对资产价值及生产成本的计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可是资产最终会通过折旧、摊销、销售等方式转化为期间费用,现在的资产价值即是今后的期间费用的来源和依据,在我国的成文法中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税法既然没有对相关的资产计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规定,那么会计功夫的深浅就会决定今后期间费用的多少,而会计本身就是介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它离不开估计、判断并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会计魔术,这为企业纳税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此现行税法重损益而轻资产计量的做法无异于开门闭窗。这也为在成本核算这方面提供了足够的筹划空间。

 5、电算化对成本核算的促进

 1)、成本会计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成本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全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部门对自己计算出的结果做个论证等,是有必要的。有时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有时难以发现问题的。(注意:实际中,财务部门和其它部门检查的角度或指标多有不同,这好许是易产生差异的原因)

 3)、成本会计实务可以接受成本会计理论的指引,但要突破相关理论的束缚,不要局限在成本会计理论的框框里面,最好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就是最贴近企业生产流程的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的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

;

X公司在某开发区征了300亩地建造厂房,总计支出14,41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另外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耕地占用税、耕地复垦费、契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等630万元,厂房建造工程9,000万元,道路60工程万元,围墙工程20万元,喷泉假山景观工程100万元,树木绿化工程100万元;厂房有效占地160亩,其它为厂区道路、绿化带、围墙和露天广场占地。对这些支出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公司财务人员发生了争议。1、张会计认为,应当将上述支出全部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14,410万元,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2、王会计认为,应当将上述支出中的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按照土地使用权年限进行摊销;剩余9,910万元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3、李会计认为,应当将上述支出中的土地出让价款4,500万元和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耕地占用税、耕地复垦费、契税及其他相关税费等630万元,合计5130万元计入“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按照土地使用权年限进行摊销;剩余9280万元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按照房屋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4、赵会计认为,赞同李会计对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但建议应当将剩余9280万元在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9,000万元、“道路”60万元、“围墙”20万元、“喷泉假山”100万元、“树木”100万元。对房屋、道路、围墙、喷泉假山、树木按照不同的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5、田会计认为,同意赵会计对土地使用权及房屋、道路、围墙、喷泉假山等工程的会计处理,但认为赵会计将树木绿化成本100万元单列为“固定资产-树木”科目并按照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费的做法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规定,鉴于该企业系工业加工企业,虽然响应政府号召为创建园林式工厂植树绿化支出100万元,但该支出也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规定,建议按照现行通行的做法将该树木绿化工程支出100万元在工程完工后列入或通过长期待摊列入“管理费用”科目。二、相关思考1、《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房产价值构成的差异:《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无形资产”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中亦明确规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目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企业会计准则第6 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在“六、土地使用权的处理”中规定:“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应当将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应当分别进行处理。外购土地及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企业(房地产开发)取得土地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由此可见,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房屋建筑物的账面价值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包含了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中不包含土地使用权的价值,由此会导致实施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税额前者高于后者,如采纳张会计的观点比王会计的观点导致企业每年多交纳房产税:(原值14,410万元-原值9,910万元)×80%×1.2%=43.2万元。显然,如因执行会计标准的不同而导致企业房产税税负的不同有失税法的公平原则,需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实行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的原值构成做出统一明确的新规定,以确保税法的公平原则。当然,目前非上市公司只能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其适应的一种会计标准执行。2、《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因此李会计认为,企业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相关税费630万元应当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而王会计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在“在建工程”科目的账务处理中指出“三、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监理费及应负担的税费等,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P68页)指出“征地费是指企业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发生的青苗补偿费、地上建筑物、附着物补偿费等。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那么企业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除土地出让金以外的其他税费是否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的讲解中并未提及。《企业会计制度》(P21页)规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因此王会计认为,企业支付的除土地出让金以外的其他税费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不计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由此可见,上述王会计的观点比李会计的观点会导致企业“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少计列630万元,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多计列630万元。当然,由此会导致企业在房屋使用期内每年交纳房产税的差异:630万元×80%×1.2%=6.048万元。3、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会计将厂房与道路、围墙、树木绿化等工程成本统一计入了“固定资产”科目下的“房屋类”明细科目,加大了房屋的原值,造成企业多计算交纳房产税,如按上述李会计的观点比赵会计的观点造成企业每年多交纳房产税:(原值9280万元-原值9,000万元)×80%×1.2%=2.688万元。4、工业企业在建造厂房的过程中须按照园林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一定的植树、植草等绿化工程,以净化和美化环境。该植物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和企业建造的喷泉假山景观的作用类似,虽系公益性生物资产,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指出其规范的是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和水产业企业的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并不规范工业企业的植树绿化工程支出。在现实中一般工商企业的植树绿化工程支出在企业建造厂房中发生时多数企业计入了在“建工程”即厂房的价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那么,您认为,田会计的观点如何呢?总之,目前企业会计人员处在新旧会计标准的并存、更替、变化期。上述三种会计标准在现实中并存,虽某一企业只能按照相关规定择一执行,但一些会计人员既未完全忘记老标准,又未吃透新准则,在实际处理中职业判断发生了混乱,导致房屋价值构成存在差异,不仅影响企业交纳的房产税税额,而且影响企业的房屋折旧费计提额,进而影响企业的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正确反映。那么,您认为企业在征地、建造厂房的过程中发生的上述支出,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既合规又有利呢?国家财税部门是否有必要进一步统一规范房屋价值的构成?

标签: 中国会计视野_耕地占用税是计入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CPA业务探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专...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