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资讯文章正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_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

会计资讯 2024年08月16日 00:30 25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_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_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

1.会计准则中衍生金融工具的问题
2.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
3.具体说明金融衍生工具如何带来财务风险的
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准则中衍生金融工具的问题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下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是一种双边和约或交换协议,其价值是从基本的资产或基础性的利率或指数衍生而来。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相应的原生性工具,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衍生金融工具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①杠杆性和高风险性。在以衍生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时,只需交纳较少的押金或保证金,从而以小博大,具有杠杆性;而杠杆性也使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与风险被数倍放大,从而具备了高风险性。②契约性。衍生金融工具实质上是以金融工具为对象的经济合同,是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中的和约,并且该和约一般不得取消。③高技术性。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是对原生性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组合,还可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组合,其中体现了较多的技术含量,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核算和监管的难度。④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衍生金融工具出现的根本动因是为了规避金融价格波动的风险,而由于其以小博大的特点,使其同样成为了投机套利的工具。⑤较高的价值波动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较高的价值波动性。

正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这些独特性,传统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法真实反映其风险与收益,从而无法行使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动摇了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为了保证会计职能的行使,就需要进一步扩展传统会计理论包括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内涵与外延。

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

衍生金融资产也叫金融衍生工具 (financial derivative),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的变量则包括利率、汇率、各类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甚至天气(温度)指数等。

常见工具:

(1)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2)期权合约。期权合约是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3)远期合同。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

(4)互换合同。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具体说明金融衍生工具如何带来财务风险的

金融产品可分为传统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两大类。衍生金融产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它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是以转移风险或收益为目的、以某一(某些)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标的、价值随有关金融工具价格或金融变量变动而变动的跨期合约,包括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 BS)和抵押债务债券(CDO)等。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国际金融竞争加剧。

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对传统的金融工具进行创新。作为新兴的风险管理重要手段,衍生金融工具应用而生,目发展速度惊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收益、高风险以及是未来交易的特点,它不仅成了企业筹集资金和转移风险的手段,更成为企业投机、套利和进行金融投机的工具。这种两面性使得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金融风波和危机的出现,几乎无不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常常处于“游离”状态,无法进入传统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而,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一直以来是会计学界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又一次将这个问题凸显出来。 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优势

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方法较之于过去的历史成本计量有着以下儿个方面的优点:

1.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决策有用性日标: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打一大和规范,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通过发达的证券市场建立起来,证券市场上收益与风险的并存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与收益风险相关的信息,从而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可以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交易性质和工具的日益复杂,社会对则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向未来的决策有用观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与会计的决策有用观相适应的公允价值计量自然应发挥出它的作用。

2.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资本保全:按照资本保全的理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的补偿和利润的分配要保持资本的完整性,保证权益不受侵蚀。企业收益的计量,都应以不侵蚀原投入资本为前提,只有在原资本己得到保全或成本己经弥补之后,才确认收益。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因为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不能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尤其是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从而有效地维打‘实物生产能力,更好的保全资本。

3.公允价值的动态计量,使得则务会计信息更具备相关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强调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这一时点的价值。根据FASB发布的第133号则务会计准则以及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32号和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均要在表内确认,并目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的最佳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而言则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因为衍生金融工具着眼于未来,其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日,而是在合约签订之时,在这期间价格变动频繁,要求不断地反映,若按历史成本计量,显然不够具备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却能够真实、及时、可核实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缺陷。

1.按照定义,公允价值是以契约为基础对未来交易的估计,是估计的未实际发生但将进行现行交易的价格,估计和尚未实际发生的现行交易成为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虽然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然而公允价值不同于市场价格:第一,公允价值不是建立在过去己发生的交易(含事项)基础上,甚至也不是建立在现行交易的基础上;第一,它是熟悉交易的双方意欲进行交易,而参照现行交易所达成的购买一项(或一批)资产,转移(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第二,由于契约(双方愿意买卖)己经签订,交易尚未开始进行或i1,在进行中,但尚未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己发生交易的成本或价格。因此,公允价值只能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而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都是实际价格,这种估计价格给会计人员出了难题同时也留下了操作的空间。

2.按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投机、炒作等非理性行为所体现的不合理定价,只要不是强迫交易的结果,也包含在公允价值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其一大缺陷。

3.美国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洲守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这个最新定义假设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存在着一个习以为常的交易市场。但本次次贷危机表明,这一假设并非永远成立。例如因为投资者过度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CDO的市场交易己经名存实亡。同样地,准则也没有考虑流动性缺失的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问题。

4.鉴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其确认过程本身需要评估人员主观的判断、估计和预测,可能由此而影响按照公允价值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公允价值的计量还要求能够得到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估价信息,否则就有可能会导致这一类会计准则在执行的随意性,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5.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在本次危泪L中,由于债券价格的公允价值下降,投资人的信心受到打击从而继续抛售债券,进而造成债券价格的新一轮下跌。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很容易就陷入交易价格下跌一提取跌价准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一价格进一步下跌一继续加大跌价准备的计提、继续核减权益的恶性循环。

以花旗、美林、瑞银,AIG(美国国际集团)、白-仕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就指出,在次贷危机中,按公允价值对ABS(资产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抵押债务债券)等次债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目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的心理,造成恐慌性抛售持有次债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风潮。这种非理性投机行为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不惜代价降低次债产品的风险暴露,本己脆弱不堪的次债产品市场濒临崩溃,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从而形成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使其在次贷危机中事实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含义是什么

一、金融衍生工具对传统企业财务会计的冲击

1.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从资产和负债要素的概念来看,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预计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作为资产确认。而金融衍生工具的一大特点是合约所体现的交易或事项并不是当时发生而是在将来发生的。因此,按传统概念,金融衍生工具不能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也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若把金融衍生工具列作企业的资产,就必须改变“资产”的概念。同样若把金融衍生工具列为负债,它只是一种可能转化为现实负债的或有负债,或者这种或有负债永远不能转化为现实负债(如期权合约有效期内买方未提出履约或该期权卖方未被抽中履约,则义务就不需履行,承诺到期后即告废止)。传统意义上的“负债”概念也要改变,一旦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发生变化,其它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改变。

2.对会计确认标准的影响。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且要求所确认的收入是已实现的。无论权责发生制还是“实现原则”,确认的都是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对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已签证但未发生的商品购销合同)则不予确认。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发生都预示着将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如签证远期合约后,预示着将来某日必须履约交割,按远期价格以一定金融资产交换另一金融资产;参与互换交易后,也预示着一定量的货币和利息在互换期间的一系列收付变动。诸如此类交易或事项按传统会计确认标准就不予确认,在财务报表上无法反映,这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直接了解和预知金融交易所面临的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的隐蔽性潜伏着产生巨大风险的危机,这也是近年来金融衍生风波不断、难以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的一个重要原因。[2]

3.对财务报告披露的冲击。现行会计理论遵循的是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将企业会计的主要任务视为对赚取盈利的过程的反映,强调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而类似利率期货合约这样的虚拟资产,其公允价值随着利率变化而变化,损益的产生并不需要发生生产经营活动,只需要做出购买持有的决策即可,使得损益实现不再成为其盈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事项。另外,利率期货合约从签约到最终到期履约,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和一段时期,在其持有期内任何公允价值的变动都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交易来加以证实。所以现行会计理论认为,利率期货合约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未实现”的,且其波动性较大,出于可靠性考虑,可对其不予确认。但这样做会导致财务报表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这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频繁、金额巨大所蕴含的风险,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反映,显然违反了财务会计的充分披露原则。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衍生工具的定义,衍生工具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一是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二是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三是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衍生金融工具不同于传统的金融工具,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一)契约性和未来性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金融工具为对象的经济合同,其实质是一种契约。这种契约的标的物、交易时间、交易条件等一旦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基本确定,并且该合约一般在未来履约。

(二)杠杆性与风险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净投资很少,甚至为零,经常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结算时一般采用净额交割。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资金即可进行数额巨大的交易,以小博大,具有杠杆性。但同时也使衍生金融工具收益和风险成倍数扩大,如果实际的变动趋势与投资者预测的相一致,就可获得高额的收益。但是,一旦预测失误,就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会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三)灵活性和复杂性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设计和创新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既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在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方面为其“度身定造”,还可以将各种衍生工具进行组合,而且包含较多的技术含量。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纷繁复杂,从而加大了一般投资者对金融衍生新产品的理解,更不容易完全正确地运用。

(四)衍生性和创新性

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作为标的,并处于不断的发展创新之中,使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构造出“再衍生工具”,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新型的衍生工具产生。衍生工具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衍生工具的发行量也呈高速增长。

标签: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_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