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资讯文章正文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案例_中小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前后的比较?实际案例?

会计资讯 2024年07月09日 16:59 41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案例_中小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前后的比较?实际案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案例_中小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前后的比较?实际案例?

1.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2.中小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前后的比较?实际案例?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差异及优缺点(理论+实例)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中小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质量。从当前整体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仅仅进行一些日常会计业务,如记账、销账、填写报表等等,难以整体地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综合地业务分析和经营数据分析。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人才吸纳力有限,在人才引进方面缺乏竞争力,使得一些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由此进入了企业,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

(二)核算工作缺乏制度约束

如前文所述,许多的中小企业以家族的形式进行经营活动,由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交织在一起,整个企业有时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言堂”,由此导致企业内部经常出现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的现象,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也市场存在着主体界限不清楚的问题。同时,在一些以家庭继承方式经营的民营中小企业中,企业财产与家庭个人财产难以清晰严格地区分,公私财产难以进行明确地界定,因此时常出现相互占用的现象,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此外,由于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还未普及,企业仍处于手工记账的阶段,这不仅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繁琐,加之缺乏制度约束。也给贪污舞弊行为和虚假账目的出现创造了可趁之机。

(三)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会计人员担负着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的职责,然而,由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一些会计人员会因利益趋势,或者人情关系等因素,在工作中不顾道德约束和法律原则而主观行事,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的行为。此外,由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有些会计与企业经营者私下联合起来进行违法活动,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也使国家税务工作蒙受了损失。

四、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缺乏规范化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内部原因分析

1.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些企业的经营者注重追求利润而忽视财务管理制度,置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于脑后,绞尽脑汁地想着打法律擦边球的路子。在这些经营者眼中,利益高于一切,甚至违背诚信原则,明知会计报表存在违法行为,却仍明目张胆的顶风作案,给社会来带了眼中的负面影响。

2.岗位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存在隐患。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不仅要负责基本的财务工作,还要承担企业的票据录入、报销等业务,有的还要进行银行和现金日记账,签发财务支出等等,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容岗位混杂工作的现象,不仅容易使企业内部出现假账、坏账,导致企业资金流向不明,而且还造成了会计监督的职能变为了空谈。

(二)企业外部环境原因分析

1.生产力较为落后,会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一个企业的各项制度越是明确和完善,会计就越能发挥其在企业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方面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力也相对落后,这就决定了整个中小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层次不会太高,从而就导致了企业会计职能的弱化现象出现,对会计工作中发生不规范操作也就在所难免了。

2.执法力度不够,监管力量较为分散。尽管《会计法》对企业会计的各项职责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工作仍然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政府审计、中介审计和银行监管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共组机制,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会计监管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由于一些地区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存在,会计管理更是处于松散的局面,企业的违法犯罪现象也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五、加强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会计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会计队伍建设力度,企业经营者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不仅要组织专业的教育机构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还要定期对会计开展道德教育,使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肩负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自觉约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提升。此外,企业应当对会计及相关财务人员的岗位进行定期轮换,并设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督促其在各项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按规章办事,发挥自身的才能,不断促进企业财务工作健康运行。

(二)加强会计核算规范化,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

企业能否高效运行,一方面与人员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各项工作流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中小企业中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会计核工作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首先,企业经营者应当尽可能的避免自己将直系亲属出于人情关系而安排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尽管一些企业所有者会由此担心企业发展,对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科学地实现长久发展。其次,要加快企业会计电算化升级,实行统一的信息化办公和管理,使企业各项工作借助计算机软件科学地开闸,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传统会计工作效率,也将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为的清晰和准确,进而为经营者提供精确的数据参考,以制定出更为有效地未来发展策略。

(三)健全相关法律,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强化法律法规的落实环节,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高效发展。为此,首先,要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外部发展环境,加速出台一些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特别是对企业会计工作要有适当的倾斜,如从融资渠道、技术支持、社会服务、税务优惠等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因融资和技术等因素而导致的发展规模受限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其次,从当前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光靠企业自身来的约束,是难以长效地实现窥觊工作规范化的,因此,还应加大企业的外部监管力度,发挥政府各部门力量,积极为企业建立健全外部监督体系。政府各部门要本着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理念,认真开展协同工作,这样才能多方形成合力的局面下,不断推动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健康化发展。

(四)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需要我们给予关注的是,以往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以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为对象和依据,而常常忽略了中小企业会计需要与大型企业的差异,从而导致制定出的会计制定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规律、企业成本效益、简便易执行等原则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简单、企业人员较少的实际情况入手,为中小型建立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会计制度,切实有效地帮助企业会计提高工作质量,在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工作需要的同时,不断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发展壮大。

中小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前后的比较?实际案例?

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论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措施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那么相关的措施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领导层制定各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制造业获得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会计管理;会计核算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为国民经济的持续进步做出了不容小觑的巨大贡献。会计核算是制造业发展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之一。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领导层制定各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我国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会计核算基础比较薄弱

 这方面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会计核算资料不够规范,由于会计核算原始资料出自企业各个部门,所以必须具备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部门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不够规范和完整,总是遗漏一些关键材料,比如办公用品发票没有列明清单;产品退回时没有拿到对方的收款收据等;

 其二,执行规章制度的力度明显不足,目前,制造业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些会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其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制造业部分会计人员在职业素养、理论水平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经济业务难以及时做出准确的业务判断,所以导致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2.2内部控制监督亟待完善

 其一,制造业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合理,比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层级没有形成合理的权责制衡机制,导致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没有独立性、监事会作用薄弱,这就为会计造假和舞弊提供了土壤,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其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不足,往往是在发生问题后才想到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失真风险;

 其三,内部监督力度不足。虽然制造业已经意识到建立内部核算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集体决策审批制度等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导致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3成本核算方法比较滞后

 其一,成本核算理念不够先进。不少制造业企业领导者认为只要产品制造成本低,就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利润,因而将成本核算重点放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弹性资源消耗方面,即只顾及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的核算,对生产前和生产后的生产制造过程忽视不见;

 其二,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制造业企业计算成本的传统方法是结合不同的成本对象,看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体费用。直接材料费与人工费一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这样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有考虑到非财务变量和产品的个性化,可能导致核算数据失真;

 其三,核算时效比较滞后。很多制造业企业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业务经办人上报会计原始凭证与财务基本数据后,由各部门主管领导逐级审批。这样一来,企业业务通常是在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能传递到财务部门,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及时确认和记录经济业务信息,可能会给企业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三、改善制造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3.1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其一,对制造业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制造业要明确各种票据的使用方法,建立严格有效的凭证审核制度,并予以付诸实践,以此保证原始凭证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其二,坚决贯彻执行会计监督制度。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制造业企业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制订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案和考核指标,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生产运营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严肃对待会计人员任用情况,没有会计证不得上岗,还要定期考核上岗人员,并采取一定的奖罚措施。

 其三,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会计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教师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让会计人员进行讨论,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能力。

 3.2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其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至关重要,制造业要明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在企业运营中的权责,要形成职责分工与权力制衡机制。要成立内部职能部门,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运作,防范职能权力过于集中。只有实现相互制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其二,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制造业要单独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使其不依附于其他部门,并授予其一定的权力,让其可以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必须指出的是,审计成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够从容应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可以为改善制造业会计核算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正常发展献计献策。

 其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制度不付诸实践,等于是“纸上谈兵”,所以制造业要严格执行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财务保护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并将企业所有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工作表现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为内部控制提供基本支持。

 3.3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其一,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制造业要意识到新时期背景下的成本核算,不是单单局限在生产制造成本方面,要将现实生产经营中产品所耗费的所有成本全部纳入到核算体系中,要牢固树立全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还有研发设计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只有全面考虑,才能客观判断出产品的盈利情况。

 其二,选择有效的成本核算法。传统的成本核算法已经被市场所淘汰。制造业可以引入作业成本核算法,这种核算法强调企业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等,还强调人工工时、设备工时和生产批量等财务变量,以及质量检测时间、产品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可以使得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更加精确。为了使成本核算法高效落实,制造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数据的快速传递。

 其三,构建成本责任制度。制造业可以将企业整体成本目标逐级分解,划分为一个个具体有效的子目标,再分摊到各个部门中,各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保障目标成本的顺利达成。制造业还要结合实际成本核算的具体数据,与各部门目标成本的执行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性原因,进而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四、结论

 在新形势下,制造业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制造业要挖掘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闫玉平.关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

 [2]徐晓亮.浅谈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9).

 [3]李相林.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5).

 [4]方媛.论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其治理对策[J].商,2014,(24).

 [5]邢瑞宇.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1).

 [6]金岩.论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强化[J].中国市场,2015(36).

 [7]赵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索实践[J].中国市场,2015(2).

;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差异及优缺点(理论+实例)

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推动着我国财务领域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简称。它首先是实现整个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过程;其次是实现财务预测、决策、分析等管理手段的计算机控制过程。近年来,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已经采用计算机记帐和编制报表,已初步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并正向会计电算完善化发展。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面对这场信息革命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障碍:首先,企业管理层的意识。很多中小型企业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而对财务工作,他们认为只是记帐、算帐的简单重复工作,没什么理论可言,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更别说把财务工作提升到管理的角度了。还有很多领导从自身角度考虑,认为电算化不够灵活,不能像手工记帐方式那样方便的干预记帐,在某些环节做些手脚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从而也影响了我国整体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成本过高,缺乏适合的财务软件。目前软件市场上缺乏一些针对中小型企业适用的规范软件,就像比较受中小型企业欢迎的金碟,用友等软件也缺少系统整合性和灵活性,功能方面主要是汇总计算而缺乏决策、预测和分析功能。而那些面向大中型企业的软件,比如德国的SAP软件等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比较高,实施过程复杂,建设周期长,实施成本过高。加之会计软件还存在着数据安全保密性差,很多软件供应商一味追求短期高利润,强调售前工作,而忽视了售后服务质量,而使很多企业望而生畏。第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尤其是财务系统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需要较强的财务知识水平、全面熟悉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运作模式、运作过程。而现阶段复合型人才(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是目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难题。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加快企业电算化进程,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管理。现代企业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管理职能的界限,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注重企业内部的协调管理。而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现出来。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尤其是财务经理,不仅要树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经营理念,对电算化的内在本质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其次,开发低成本、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应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效能。财务软件开发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开发过程中要突破通用性的界限。所谓通用性的界限是指在软件开发设计中不要单纯为扩大市场而片面追求提高通用性,应适当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需要。例如,可依据新会计制度按十几个行业分别设计各具特色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每套系统中可以预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对应关系,主要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帐薄的格式,特殊业务的核算方法,直至财务会计报表格式和常用管理会计报表格式,报表指标项目解释以及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及其解释。由于服务对象比较具体,所以在软件设计中就可有针对性的完善功能而且不必设置许多无用功能,企业会计人员也不必理解许多抽象的系统初始化。2、加强会计软件本身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让掌握计算机知识并不多的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这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设身处地为使用会计软件的从业人员考虑,使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易懂易用。3、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财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标准化是一个早已提出的问题,有关各方也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制订出统一的标准。中小企业目前所用的是适合于本公司规模大小的软件,如果企业将来业务发展了,实力增强了,转而使用其它公司的软件系统,能否顺利地把数据转移过来?软件开发商应当在用户需要时及时提供标准的财务数据文件,打消用户的后顾之忧。不应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死死套牢用户,应立足长远,树立好信誉,将市场做大。同时用户在签订合同购买软件产权时也应对这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寻求法律保障。其三,鼓励应用服务供应商行业(ASP)的兴起。因为目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同与日剧增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了刻不容缓的矛盾。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目前没有足够能力聘请精英,所以社会在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ASP公司的出现能缓解这种矛盾。提供财务应用服务的ASP服务商搭建一个网络财务应用平台,这个平台由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Web财务软件及互联网接入设备构成。公司与ASP公司签订协议,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高质量的专业性服务,财务管理工作外包给ASP后,首先获得的是IT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然后企业数据可由ASP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护,这样企业可以免除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所带来的大笔硬件设备和软件调试投资,只需要投入必要的PC设备,达到能够与ASP服务中心联网交换数据的目的即可,从而缓解了中小型企业缺乏专业维护人员,复合型人才的矛盾,也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更进一步讲,企业不需要为日新月异的IT软硬件升级问题而烦恼,因为在ASP模式下,企业每月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ASP们不断更新的高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产品。此外,中小企业通过与拥有众多理财专家作为技术支持的ASP们合作,可以从ASP那里得到财务管理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最后,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财务管理外包给ASP公司毕竟只是一个过渡的策略,随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最终会退出ASP方式,自己公司来进行建立、操作和维护系统。所以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也就谈不上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此,企业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企业财会人员,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会计特别是电算化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等多种方法和措施,从而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寻求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会计电算化之路,但是它的发展速度飞快,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数字化革命正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已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及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应高瞻远瞩,着眼于本单位长远企业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二、 成本法的优点在于:(1)投资账户能够反映投资的成本;(2)核算方法简便:(3)企业实际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情况能够得到如实地反映,且与其现金流入在实践上基本吻合;(4)与法律上企业法人的概念相符,即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是两个法律主体,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不会自动成为投资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只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收益才会实现;(5)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时间与我国税法上确认应纳税所得额时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一致,不存在会计核算上与税法不一致的问题。

成本法的缺点在于:(1)投资账户只反映初始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不能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的权益;(2)如果投资方有能力操纵被投资单位利润或股利分的分配,则为投资方操纵利润提供了条件,这可能会导致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不能真正反映其应当获得的利益。

三、权益法的优缺点

权益法的优点在于:(1)投资账户能够反映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的权益,反映了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经济现实;(2)投资收益反映了投资企业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收益,无论被投资单位分配多少利润或现金股利,什么时间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份额或应承担亏损的份额才是真正实现的投资收益,而不受到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权益法的缺点在于:(1)会计核算比较复杂;(2)投资收益的实现和现金流入的时间不相吻合,即确认投资收益在先,实际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在后;(3)与法律意义上的企业法人的概念相悖。投资企业和被投资单位虽然从经济意义上看作是一个整体,但从法律意义上看,仍然是两个分别独立的法人实体。被投资单位的利润不可能成为投资企业的利润,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也不可能形成投资企业的亏损。投资企业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前是不可能分回利润或现金股利的。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以支付的现金、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举例:A 公司购买B 公司股票,每股购买价格为5.1 元,购买了 100 万股,又支付了3 万元的税费。

初始投资成本=5.1*1000000+30000=5130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5130000

贷:银行存款 5130000

如果购买价格5.1 元中含有B 企业已经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0.1 元股利的处理

举例:A 企业在 07 年 2 月 15 日购买B 企业的股票,B 企业已在 1 月 15 日宣告分派股利,每股0.1 元,以 2 月28 日股东名册为准。

0.1 元股利是B 企业06 年赚取的收益,所以B 企业将这部分股利加入到A 企业的购买价格里。0.1 元的股利A 企业不能作为初始投资

成本,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

初始投资成本=(5.1-0.1)*1000000+30000=5030000 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企业 5030000

应收股利 100000

贷:银行存款 5130000

对于购买价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股利,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不能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收到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股利 100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两种不同情况的处理)

举例:A 企业向B 企业投资,07 年2 月 15 日购买B 企业股票,B 企业07 年2 月28 日宣告分派股利,因为B 企业发放的是06 年的股

利,2 月 15 日A 企业在购买股票时未支付这部分款项,所以应该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举例:06 年 1 月 1 日,A 对B 投资。06 年 12 月31 日B 企业宣告净利润 10 万元(A 企业不做账务处理),07 年 1 月 15 日宣告分派6

万元的股利,07 年宣告分派的股利是06 年赚取的收益,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注意两个例子的不同:投资赚取的应计入投资收益,不是投资赚取的应冲减投资成本。 (一定要注意)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

举例:06 年 1 月 1 日投资,被投资企业06 年赚取 10 万元,07 年分了 6 万元,07 年 12 月31 日进行处置,以11 万元卖出,原来投资

为 10 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

投资收益 1投资赚取的应计入投资收益

如果07 年2 月 15 日投资了10 万元,07 年2 月28 日分派6 万元股利,股权比例为 10%,将得到0.6 万元的股利。07 年 12 月31 日以

11 万元卖出。分得的0.6 万元的股利不是因投资而赚取的,所以应冲减投资成本,即投资的账面价值=10-0.6=9.4 万元,投资收益=

11-9.4=1.6 万元

借:银行存款 11

贷:长期股权投资 9.4不是投资赚取的应冲减投资成本。

投资收益 1.6

如果投资还计提了减值准备,应将减值准备予以转出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如果是投资损失,应借记“投资收益” )

处置时,要将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比较,账面价值是指账面余额减去减值准备.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要考虑“占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要增加长期股权投资,两者的差额计入 “营业外收入”。

举例:A 向B 企业投资,B 企业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为 100 万元,A 占有表决权股份的30%。

(1)A 如果投资了3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30

贷:银行存款 30

(2)A 如果投资了35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35

贷:银行存款 35 (大于所占的份额,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3)A 如果投资了25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25

贷:银行存款 25

借:长期股权投资 5

贷:营业外收入 5

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注意:新准则规定接受捐赠记入“营业外收入”

(二)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

受资企业的净利润变动,投资企业的投资也随之调整 (注意)

举例:A 向B 投资,年末B 企业获利 10 万元,A 占30%股份,做如下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

贷:投资收益 3

如果年末B 企业为亏损,应做相反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如果下一年B 企业分派股利6 万元,因A 占30%,所以分得1.8 万元股利

借:应收股利 1.8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

(三)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比如:受资企业资本公积变动了,投资企业的投资也变动。B 企业资本公积增加20 万元,A 企业做如下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损益变动 6 (20*3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举例:A 企业以40 万元将此股权卖出,其他条件见上面叙述。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35+3-1.8+6=42.2 万元

借:银行存款 40

投资收益 2.2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5

-损益调整 1.2

-其他损益变动 6

如果是以50 万元卖出,就有投资收益=50-42.2=7.8 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5

-损益调整 1.2

-其他损益变动 6

投资收益 7.8

需要注意的是,还应同时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

标签: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案例_中小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前后的比较?实际案例?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