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资讯文章正文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7_全盘账会计第六站--代理记账(税账)

会计资讯 2024年05月03日 17:43 43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7_全盘账会计第六站--代理记账(税账)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7_全盘账会计第六站--代理记账(税账)

1.请问谁知道新会计准则的全称是什么?
2.全盘账会计第六站--代理记账(税账)
3.一般企业应该选择哪种会计准则

请问谁知道新会计准则的全称是什么?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准则对加强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规范处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2014年,财政部相继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三项具体准则。

基本准则

《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14年7月23日

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决定,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项修改为:“(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全盘账会计第六站--代理记账(税账)

2010年新会计准则

目录

新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8

第一章 总则 8

第二章 确认 8

第三章 计量 8

第四章 披露 9

新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0

第一章 总则 10

第二章 初始计量 10

第三章 后续计量 10

第四章 披露 12

新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12

第一章 总则 12

第二章 确认和初始计量 12

第三章 后续计量 13

第四章 转换 13

第五章 处置 14

第六章 披露 14

新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14

第一章 总则 14

第二章 确认 14

第三章 初始计量 15

第四章 后续计量 15

第五章 处置 16

新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16

第一章 总则 16

第二章 确认和初始计量 16

第三章 后续计量 17

第四章 收获与处置 18

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18

第一章 总则 18

第二章 确认 19

第三章 初始计量 20

第四章 后续计量 20

第六章 披露 21

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1

第一章 总则 21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21

第三章 披露 22

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22

第一章 总则 22

第二章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23

第三章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23

第四章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24

第五章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25

第六章 商誉减值的处理 26

第七章 披露 26

新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28

第一章 总则 28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28

第三章 披露 28

新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29

第一章 总则 29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29

第三章 列报 30

新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31

第一章 总则 31

第二章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32

第三章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32

第四章 披露 32

新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33

第一章 总则 33

第二章 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33

第三章 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34

第四章 披露 34

新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35

第一章 总则 35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35

第三章 披露 36

新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36

第一章 总则 36

第二章 销售商品收入 36

第三章 提供劳务收入 37

第四章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38

第五章 披露 38

新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38

第一章 总则 38

第二章 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39

第三章 合同收入 39

第四章 合同成本 39

第五章 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的确认 40

第六章 披露 41

新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41

第一章 总则 41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41

第三章 披露 42

新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42

第一章 总则 42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42

第三章 披露 43

新会计准则第18号——企业所得税 44

第一章 总则 44

第二章 计税基础 44

第三章 暂时性差异 44

第四章 确认 44

第五章 计量 45

第六章 列报 45

新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46

第一章 总则 46

第二章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46

第三章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47

第四章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47

第五章 披露 48

新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48

第一章 总则 48

第二章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8

第三章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9

第四章 披露 50

新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51

第一章 总则 51

第二章 租赁的分类 51

第三章 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52

第四章 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52

第五章 经营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53

第六章 经营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53

第七章 售后租回交易 53

第八章 列报 5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54

第一章 总则 54

第二章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55

第三章 嵌入衍生工具 60

第四章 金融工具确认 60

第五章 金融工具计量 61

第六章 金融资产减值 62

第七章 公允价值确定 63

第八章 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定义 65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06) 65

第一章 总则 65

第二章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 66

第三章 金融资产转移的计量 67

新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69

第一章 总则 69

第二章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69

第三章 套期确认和计量 71

新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73

第一章 总则 73

第二章 原保险合同的确定 73

第三章 原保险合同收入 74

第四章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 74

第五章 原保险合同成本 75

新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76

第一章 总则 76

第二章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76

第三章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77

第四章 列报 77

新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78

第一章 总则 78

第二章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78

第三章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 79

第四章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 80

第五章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 80

第六章 披露 81

新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81

第一章 总则 81

第二章 会计政策 81

第三章 会计估计变更 82

第四章 前期差错更正 82

第五章 披露 82

新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83

第一章 总则 83

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83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84

第四章 披露 84

新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84

第一章 总则 84

第二章 基本要求 84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 85

第四章 利润表 87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87

第六章 附注 87

新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88

第一章 总则 88

第二章 基本要求 88

第三章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89

第四章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89

第五章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90

第六章 披露 90

新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91

第一章 总则 91

第二章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91

新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93

第一章 总则 93

第二章 合并范围 93

第三章 合并程序 94

第四章 披露 96

新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97

第一章 总则 97

第二章 基本每股收益 97

第三章 稀释每股收益 97

第四章 列报 98

新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98

第一章 总则 98

第二章 报告分部的确定 99

第三章 分部信息的披露 100

新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101

第一章 总则 101

第二章 关联方 101

第三章 关联方交易 102

第四章 披露 102

新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103

第一章 总则 103

第二章 金融工具列示 103

第三章 金融工具披露 104

新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109

第一章 总则 109

第二章 确认和计量 109

第三章 列报 111

一般企业应该选择哪种会计准则

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首先要了解该行业有哪些业务,其次是该行业的税法上的处理。要了解行业的经济业务,可以在入职之前做准备,毕竟网络这么发达,相关培训机构和社群也很强大。入职后,根据建账所用到的数据,可以基本弄清楚企业的经济业务。税务方面主要是开票、税负、纳税申报。这些都是税账的基础。接下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代理记账的相关内容。

1、会计制度的选择(企业与小企业)

2、建账数据资料准备(也是会计交接的流程)

1)辅助核算设计(把企业业务进行明细分内)

? 核算项目的本质:就是对业务的明细分类,也就是会计总账科目的明细分类科目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可以设置二级、三级等等。

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我们可以设置明细科目:

销售费用——办公费用——销售部——商场部

销售费用——办公费用——销售部——天虹专柜

销售费用——办公费用——销售部——人人乐专柜

销售费用——办公费用——销售部——批发部

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销售部——商场部

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销售部——天虹专柜

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销售部——人人乐专柜

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销售部——批发部

2)部门、人员数据设计

(1) 部门核算适用的主要科目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其它应收款。

(2)职员核算适用的主要科目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比如:定额备用金,其他应收款在账上的借方余额永远都是定额,需要通过职员来管理。比如公司运输部门司机的日常费用报销开支,通过其他应收款来核算。

但是要注意,很多会计人员没有理解核算项目,认为核算项目和明细科目是相互对立的。比如:其他应收款科目一旦设置部门、职员核算之后,就不愿意再增加明细科目了。一般就会把一些明细业务在职员中进行核算。这样很不规范。例如,房屋押金。定额备用金,我们可以设置为

其他应收款——房屋押金

其他应收款——定额备用金(科目设置时选择职员核算)

其他应收款——员工垫付款(科目设置时选择职员核算)

(3)部门核算与职员核算对于初学者的思考

主要是费用业务与内部往来业务会涉及部门职员核算,注意业务规范过程的2点思考,费用报销制度和费用报销单据的流转过程,货币资金收支使用表。

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管理制度设计

固定资产清单,累计折旧方案。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方案。

4)客户资料与应收账款账龄管理、供应商资料与应付账款管理

外部单据:发票......

内部单据:费用报销单 ?收据等等(单据要规范,从而方便入账、报税工作)

在接业务之前,要和老板讲清楚其中厉害,努力说服老板规范相关流程,配合自己的工作。

5)科目余额表、试算平衡表、总账、明细账

注:完成上述数据的交接之后,可以在财务软件里面将数据录进去,看数据的真确性。如果出现异常,可以和老会计进行沟通。如果企业不规范,可以将差额计入到“未分配利润中”

6)存货核算制度设计?存货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7)多栏式明细账(明细金额一定要有)

3、职工薪酬福利核算知多少

4、业务票据分类管理与业务数据整理

注:业务票据流程一定要规范。工作前了解企业票据流程是否规范,和老板进行沟通。

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库存管理(企业炸弹之一)

5、出纳结算管理与往来业务管理

1) 银行基本户业务管理(企业炸弹之二)

2)库存现金管理

6、查账与调账(定期查账,出来问题进行调整)

7、期末业务处理事项

1)开票管理与税负预算(有关税负核算问题暂时不展开说)

2)税务申报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会埋怨代理记账公司的会计没有职业道德,代理记账公司的会计人员会埋怨客户公司的业务混乱,这样的矛盾主要原因还是在公司内部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的问题实质又是因为公司对部门设置不重视。

归根结底,财务部门要拥有权利,关键在于管好钱的事,涉足钱的问题,需要经过财务部门核准(签字盖章),财务与业务的权利问题自然就会平衡。由此结算与业务数据管理就有了 衔接性 。这就是部门结构设置中,财务部门要懂得业务的流程,从流程中去观察业务数据的来龙去脉。

一、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区别

新准则对是否记入固定资产的价值没有规定,2000元是以前的规定。

判定是否记入固定资产主要是使用期限是否超过一年,且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第三条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第四条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果是生产用机器设备,应记入固定资产。

公司新买了一组920元的文件柜,是该计入固定资产还是低值易耗品呢?作为财务人员,在日常账务处理中你是否有过这种困惑?对于一些小额的资产,购入后到底作为固定资产还是作为低值易耗品入账,在账务处理时往往难以界定。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限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这一规定取消了对固定资产设定的单位价值标准,而又没有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定义,这使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 那么到底新准则下该如何区别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新准则取消了原来规定的2000元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主要给出了判断固定资产的原则标准,而且唯一的定量标准仅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说明企业必须根据新准则的原则自我判断。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判断:

第一,看有形资产是否符合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规定的两大特征,特别是使用寿命是否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由于低值易耗品有“易损耗”的特征,作为固定资产应比低值易耗品耐用,即由固定资产磨损而造成的价值转移要慢于低值易耗品价值的损耗转移。

第二,看是否符合企业自己制定的内部统一的判断标准,即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规模、所使用有形资产的特点、数量、重要性及具体管理要求来制定的标准。即首先判断低值易耗品是否真的属于“低值”。而一些具有固定资产特征的有形资产,即使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通常应规定为低值易耗品,或者有形资产的价值较大但极易损耗,也应该作为低值易耗品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单项价值标准。

二、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的记账和计提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以上政策,是适用于所的行业企业的,无非一类是专门用于研发的、单价100万元以内的仪器设备,一类是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全部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这个政策出台以后,很多会计认为,对以上固定资产,不再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而且不考虑残值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就是借:成本费用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妥的.

一、建议仍然通过进行"固定资产"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固定资产,就应该用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

不在固定资产会计科目核算,既不符合上述准则,也很容易易造成资产流失.

二、建议仍然考虑预计净残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国家关于加速折旧的政策是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这里的折旧,应该是剔除残值以外的部分.对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固定资产应继续合理确定预计净残值,这样企业在处理符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的资产时,与正常固定资产处理的方法保持了.

三、举例分析:

2014年9月25日,某小型公司购进电脑一台,价值4200元,增值税714元.价税款一并以支票付讫.电脑交付使用.企业按直线法折旧,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3年,预计残值200元.

会计处理如下:

(1)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4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14

贷:银行存款4914

(2)对于加速折旧,剔除残值后的金额,全额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 4000

贷:累计折旧 4000

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有三项注意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对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笔者则就2个实务中的具体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1、“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方能扣除

财税(2014)75号通知

第一条规定,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第二条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第三条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由此可见,财税(2014)75号通知对上述三种情形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即这三种类型企业相关的固定资产要能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就必须将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为此,企业必须在对相关固定资产成本作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后,才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得到扣除。

值得说明的是,财税(2014)75号通知并非是对加速折旧进行会计处理的规定,而是对固定资产成本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必须以进行了相关会计处理为前提作出的规定。

还需说明的是,由于加速折旧导致企业的会计折旧额小于按照税法计算的折旧额,出现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此,企业应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调整该差异。

2、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需视情况处理

财税(2014)75号通知对上述前两种类型均规定了“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该通知第四条还规定:“企业按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缩短折旧年限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则就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答记者问第十二条明确回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规定,企业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其按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

也就是说,企业会计处理上是否采取加速折旧方法,不影响企业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时,不需要会计上也同时采取与税收上相同的折旧方法。

但必须注意的是,根据税总64号公告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尽管企业享受加速折旧政策时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但对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的折旧、费用等必须已经进行了相应的会计处理,所以,企业如果还需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则必须同时对加速折旧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否则无法加计扣除。

3、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是否要保留残值

财税(2014)75号通知允许相关企业将有关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为此实务中产生了两大疑问:一是由于相关固定资产仍在使用,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要不要保留残值?二是如果不保留残值,将会使得企业相关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为零,从而很容易使得相关资产游离于账外,这将不利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而且,除财税(2014)75号通知外,税总64号公告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对税总64号公告的解读及答记者问也都未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由此使得实务中对这两大疑问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出现了不统一。

从“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的规定还可以看出两点含义:一是企业要进行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会计处理;二是税法允许列入税前扣除的相关固定资产成本仅是“不再分年度计算”的折旧,应该不包括残值。

事实上,企业按照财税(2014)75号通知和税总64号公告对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时,其采用的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也均需保留净残值,所以,如果对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固定资产保留净残值,这将使得企业在享受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时对固定资产净残值处理的方法保持了一致,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口径一致和相互可比。

就向朱老师讲的,老师讲的再多,也不及自己亲自动手练习。如果你还没有参加工作,可以在网络上找相公业务数据,自己亲自动手练习;如果你已经工作了,那么平时多多锻炼自己这种思维方式,为升职加薪做准备吧。

一般企业应该选择哪种会计准则

要么选小企业会计准则,要么选企业会计准则,看你是不是符合小企业标准,企业会计制度不用了,与纳税人性质没有关系。

哪些企业应该用一般企业会计准则

不同方面

(一)适用范围不同

(二)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

(三)账务处理不同

1.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

2.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3.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小企业投资的业务比较少,按重要性原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简化了的成本法或简化的权益法核算。

4.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

5. 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

6. 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7. 其他资产核算方法的简化。

望楼主采纳

沈阳金蝶财务为您解答

企业怎样选择会计准则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执行,其中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上市公司必须选择,强制执行,非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规范了财务核算的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会计假设、会计要素、财务报表等基础内容及核算准则,具体准则明确了各项财务核算的详细准则。2013年,财政部对部分具体准则进行了调整,包括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职工薪酬、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等。

日常工作中,上市公司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非上市公司和其他企业可以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鼓励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1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财会〔2011〕17号印发,该《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10章90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方式上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业自身的特色,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减少了66个会计科目,简化了日常核算工作,尤其在税收规范上,采取了和税法更为趋同的计量规则,大大简化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一)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三类小企业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一般纳税人服务行业应该选择什么会计准则?

1、一般纳税人上市公司还有规模比较大一点的规模企业,还有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有一些企业集团等,这些企业当然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了。

2、当然还有一些虽然是一般纳税人,但是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比如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享有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都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3、无论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它们一起组成了我国完整 会计准则体系,具体要结合企业自己的情况来决定。

特此回答!

应该用哪种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

第三条规定,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本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一)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准则的相关规定。

(三)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四)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本准则。

第四条第(十五)款规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第(十六)款规定,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由上可见,划型一是看资产总额,二是看从业人数,三是看以前你执行了什么会计准则,如果你单位以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则不允许转为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怎么选择是小企业还是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2008年鼓励大、中型企业执行。

企业的划分根据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四)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五)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六)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七)仓储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八)邮政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九)住宿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餐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一)信息传输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三)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四)物业管理。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本规定的中型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型企业标准的下限。

企业or小企业会计准则,究竟该如何选择

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来讲,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计方法复杂、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需要相关外部环境配套,也因此产生较高的核算成本;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按成本计量,不计提减值准备,对交易事项的处理重合同轻实质,会计核算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职业判断,地企业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求低,核算成本少,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为债权人和税务征管部门服务.

我们在选择会计准则之前,应当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多方面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会计目标.

小企业会计准则一些选择题。。。

1)A2)A3)C4)C5)C6)A,D

茶厂应该用哪种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只有一个

茶厂建议按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建账进行核算.

你好,一般的企业现在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新会计准则

规模以上的企业是使用企业会计准则;

一般小型企业可以使用小企业新会计准则。

标签: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7_全盘账会计第六站--代理记账(税账)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