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资讯文章正文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资金_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和支付的银行存款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含税公允价值和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别?

会计资讯 2024年04月25日 07:18 45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资金_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和支付的银行存款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含税公允价值和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别?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资金_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和支付的银行存款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含税公允价值和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别?

1.CPA 2020 会计教材 180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和支付的银行存款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含税公允价值和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别?
3.小企业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如何核算
5.非货币形式收入包括

CPA 2020 会计教材 - 180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资产按未来经济利益流入(表现形式是货币金额)是否固定或可确定,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则该资产是货币性资产;反之,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则该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服务中,然后通过产品销售或提供服务获益,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的济利益(却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用货币性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来交换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交易最为普遍;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入和流出,而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比如,A企业需要B企业闲置的生产设备,B企业需要A企业闲置的办公楼,双方在货币性资产短缺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行为。

第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交换,通常是指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之间的互惠转让,通过转让,企业以让渡其他资产或劳务或者承担其他义务而取得资产或劳务(或偿还负债)。非互惠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不属于本章所述的非货币件资产交换,如企业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等。

第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但有时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通常情况下,交易双方对于某项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是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判断,企业应从自身的角度,根据交易的实质判断相关交易是否属于本章定义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应基于交易双方的情况进行判断。例如,投资方以一项固定资产出资取得对被投资方的权益性投资,对投资方来说,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换入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于被投资方来说,则是接受换入的实物资产,属于接受权益性投资.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作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具体来说:从收到补价的企业来看,收到的补价的公允价值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从支付补价的企业来看,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补价的公允价值之和(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上述比例高于25%(含 25%)的,则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的规定。

本章所指非货币件资产交换不涉及以下交易和事项:

企业以存货换取客户的非货币性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换出存货的企业相关的会计处理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企业合并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的确认、终止确认和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非货币件淡产交换中涉涉及1《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一租赁》规范的使用权资产或 应收融资租赁款等的,和关资产的确认、终止确认和计量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 号——租赁》。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一方直接或间接对另一方持股且以股东身份进行交易,或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双方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实质是交换的一方向另一方进行了权益性分配或交换的一方接受了另一方权益性投入,应当适用权益性交易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例如,集团重组中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划拨、划转行为,在股东或最终控制方的安排下,企业无代价或以明显不公平的代价将非货币性资产转让给其他企业或接受其他企业的非货币性资产,该类转让的实质是企业进行了权益性分配或接受了权益性投入,不适用本章所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应当适用权益性交易的有关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构成权益性交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补价和支付的银行存款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含税公允价值和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别?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以下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而《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都可以。

2、会计科目设置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比《企业会计制度》少设了25个一级科目。

3、账务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中已取消了资产待处理项目,企业在编报前必须将待处理的资产进行处理,因此财产清查还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4、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只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而且报表的内容比较简单。

扩展资料: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写法简化

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总说明的第12和13条中规定了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的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原则,在以后的各项资产计价中不再重复这两类业务中的资产计价方法,这减少了制度的篇幅,阅读起来更简明。

《企业会计准则》中,在规定每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时都要重复说明,以非货币性交易换的资产和以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如何确定其入账价值,写法上不够简化。

(二)简化了核算方法

通过上述不同方面的比较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比《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简单。

如合并了4个一级科目,减少了25个一级科目;基本财务报表项目减少了9个;部分资产计价方法简化了,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有关会计事项的核算方法简化了,如资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期末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等。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不是更改核算方法,处理上仍保持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便将来随着小企业规模发生变化,转换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可减少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内容。

因为我国划分小企业是以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及是否对外筹资为标准,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含税指增值税。以下方法是建立在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的基础上。

方法1: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不含税价值+支付的不含税补价/-收到不含税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方法2: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含税公允价值+支付的含税补价/-收到的含税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补价是差价,支付银行存款有时候会含补价和相关税费。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其特征如下: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但有时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扩展资料:

一、认定: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通常有: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的规定。

二、原则: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下,不论是一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一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多项资产换入一项资产,还是多项资产换入多项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了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两种计量基础和交换所产生损益的确认原则。

(一)公允价值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是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明显证据,但不是唯一要求。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满足一定的条件。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①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这种情况是指虽然企业通过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是一个单一的数据,但是介于一个变动范围很小的区间内,可以认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②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

这种情况是指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公允价值在—一个变动区间内,区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或可能性能够合理确定,企业可以采用类似《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这种情况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一般来说,取得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所放弃资产的对价来确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就是放弃的对价,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确定,应当优先考虑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应当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存在补价的情况,因为存在补价表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相等,一般不能直接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二)账面价值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收到或支付的补价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调整因素,其中,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百度百科——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如何核算

小企业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适用对象:小企业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其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员工人数均较小;而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2、记账方法:小企业可以采用简便的记账方法,如单式记账或决策性会计等;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复式记账法,并按照特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处理。

3、报表要求:小企业仅需编制简化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更加详细的财务报表,包括各种附注和分析报告等。

4、核算原则: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如成本法或市价法等;而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按照特定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如货币计量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等。

总之,小企业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记账方法、报表要求和核算原则等方面。小企业可以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记账方法和核算原则,更加注重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企业会计准则则更加注重信息透明、规范化和标准化。

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财务会计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一般规定:包括定义、适用范围、会计期间、会计基础等方面的规定。

2、资产:包括非货币性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方面的规定。

3、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其他负债等方面的规定。

4、所得和费用: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方面的规定。

5、手续与记录: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方面的规定。

6、补充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企业的特殊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如对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房地产企业等领域的会计处理进行规定。

7、应用指南:提供了具体应用步骤、技巧以及常见问题的回答等方面的指导。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非货币形式收入包括

一、 新准则下会计处理的会计计量的确认:

新准则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确认损益。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且不确认损益。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公允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式为: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不论是否涉及补价,只要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相同,就一定会涉及损益的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3.发生补价的,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 以账面价值计量

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若以账面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2.发生补价的,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应当分别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2)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人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按下列情况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酝,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非货币形式是指货币以外的其他形式,也可以折算成货币来确定其金额。如以产品分成取得收入时,按照企业分享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的金额。

非货币收入包括:

(1)库存。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销售而持有的产成品或商品、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固定资产。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租赁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3)生物资产。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是指活体动物和植物;

(4)无形资产。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5)股权投资。即企业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的股票不能在短时间内变现,故列为非货币性收入;

(6)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企业可能随时处置该类债券,但债券投资的市场价格一时难以预测和确定,故归类为非货币性收入;

(7)劳务。即企业向其他企业提供的服务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但属于无形资产,未来收入难以确定,因此也归为非货币性收入;

(8)投资性房地产。即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不动产,包括租赁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租赁的建筑物;

(九)相关权益。包括除上述八项以外的其他非货币权利。

非货币性收入的主要特点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其具体金额难以确定。例如,如果固定资产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其价值通过折旧或损失转化为未来将要生产的产品,则很难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或损坏给企业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

标签: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资金_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 补价和支付的银行存款是什么关系呢?还有含税公允价值和不含税公允价值的差别?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