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攻略文章正文

会计电算化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_会计资讯系统计算机操作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会计考试攻略 2024年04月17日 00:31 41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会计电算化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_会计资讯系统计算机操作控制的内容有哪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会计电算化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_会计资讯系统计算机操作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会计资讯系统计算机操作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3.浅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4.会计电算化包括哪些方面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从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来看,主要分为3个基本的阶段。

(1)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包括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应收应付核算及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是指在这几方面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

(2)会计管理电算化。

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的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借助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地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它具体包括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会计辅助决策支持软件来完成决策支持工作.该软件根据会计预测的结果,对产品销售和定价、生产、成本、资金和企业经营方向等内容进行决策,并输出决策结果。

会计资讯系统计算机操作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2005年电算化考试大纲

一、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 会计电算化基础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概述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意义与发展;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处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二节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

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现内容与步骤,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全面规划的意义与内容,会计软件的配置、人员分工与培训、会计数据的整理与准备、初始化设置、试运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甩账审批、正式运行的作用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的控制与管理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与分类,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的含义与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软件与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会计电算化的组织形式与人员分工。了解会计电算化有关法规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概述

了解计算机发展概况与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

第二节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了解数据与信息含义与区别,二进制数的特点与运算规则,数值数据、西文字符与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掌握各种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第三节 计算机硬件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含义,计算机的逻辑结构与工作原理,微机的物理结构与微机常用输入/输出设备。掌握存储器的分类与存储容量的计量单位,内存储器的内容与作用、特点,了解磁盘存储器的分类与磁盘上数据的存储格式,掌握常规软磁盘的容量与使用方法。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

了解软件的功能与分类,系统软件的组成;程序语言的分类,常用高级语言;应用软件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含义与特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与防治。

第五节 多媒体技术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第三章 中文Windows98操作系统

第一节 Windows概述

了解Windows98的特点及功能。

第二节 Windows98基本操作

掌握Windows98的启动与关闭、鼠标的基本操作、Windows窗口、菜单及对话框的基本操作,掌握中英文输入方法。

第三节 文件夹与文件基本操作

了解文件夹与文件的概念,掌握文件夹与文件的基本操作(建立、删除、改名、复制、移动等)掌握磁盘格式化与软盘复制的方法及快捷方式的建立方法。

第四节 系统设置

了解控制面板的作用与基本技能,掌握桌面属性、任务栏与系统日期的设置方法,了解打印机的设置方法。

第五节 附件程序的使用

掌握计算器、画笔、记事本和写字板的基本操作。

第六节 多媒体操作

了解CD播放器和媒体播放机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第七节 常用系统工具

了解磁盘空间管理工具、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和备份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第四章 中文Word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 Word概述

了解MS Office的主要组件,Word的特点与启动方式,Word中的视图模式。

第二节 Word文档的简单编辑

掌握建立与保存新文档的方法,文本的增、删、改操作,文本的移动与复制,文本的查找与替换,文本字体、字形与颜色的设置,文档的预览与打印的方法。

第三节 Word中与表格处理

掌握文档中、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大小、位置与排列方式的设置;掌握文档中表格的创建与基本编辑修改方法,并能对表格的格式进行设置编排。

第四节 Word文档的高级编辑

掌握页面设置的作用与操作方法,段落的格式编排,页眉和页脚的设置与修改,分栏排版与首字下沉的设置方法,了解节、脚注与尾注的含义。

第五章 中文Excel基本操作

第一节 Excel概述

了解Excel的功能及启动方法,工作簿、工作表与表格单元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创建与编辑工作表

掌握建立工作簿文件的建立方法,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与修改,数据的移动与复制,数据的删除与恢复、数据的自动计算与排序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

掌握公式的设定与公式拷贝的基本方法,公式中常用函数的设定方法。

第四节 格式化工作表

掌握数据显示格式、字体、字号、字形、行高、列宽、边框及对齐方式的设置方法。

第五节 创建图表

掌握图表的生成方法与图表的格式化操作。

第六节 数据管理与分析

了解数据列表的作用与编辑方法,掌握数据排序、数据筛选及数据的分类汇总的基本方法,了解数据透视表的作用与操作方法。

第七节 工作簿管理

了解工作表窗口排列的概念,掌握工作表的改名、插入、删除、移动与复制的方法,了解工作簿、工作表隐藏与保护的概念。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分类,网络体系结构。

第二节 数据通信与网络体系结构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网络中常用传输介质,调制解调器的功能,网络协议的功能。

第三节 局域网与Intranet

了解局域网的特点、体系结构及常用局域网技术,了解Intranet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因特网

了解因特网的构成及主要功能,因特网中的IP地址、域名系统的概念,拨号上网需要进行哪些设

置。

第五节 IE浏览器的使用

了解IE浏览器启动与浏览窗口功能,了解利用IE浏览器浏览网上资源的基本方法,保存网上信息的方法。

第六节 电子邮件

了解电子邮件的特点,电子邮件地址与账号的概念,掌握利用OE软件新建、发送、接收与阅读电子邮件的方法。

第二部分 会计电算化实务部分

第七章 账务处理系统

掌握账务处理初始化的内容与步骤,会计科目增、删、改的方法、条件与注意事项;辅助账的原理和作用,往来单位通讯录的设置作用与方法;个人名册的设置的作用与方法;期初余额输入与初始完成确认。

掌握日常账务处理中凭证的输入、修改、审核、查询、打印输出的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掌握按部门核算的明细账与汇总账的操作;往来账的查询、核销与分析方法;核算项目的设置与项目明细账、汇总账的操作;了解银行对账的原理与操作;系统间转账的意义与操作方法。

第八章 报表处理系统

掌握新建会计报表的步骤与方法,掌握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中计算公式的定义方法与公式内容,报表计算、查询与打印输出的基本方法。

二、考题分布比例

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每张考盘上含基础题(100分)及实务考试题(100分)

要求两部分考试均满60分者为考试通过。

1、会计电算化基础题

基础题的题型有选择题(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和操作

题(40分,其中Windows98操作题10分,Word编辑操作题16分,Excel编辑操作题14分)。具体分布如下:

(1)选择题(共40分)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10分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20分

第三章 中文Windows98操作系统 2分

第四章 中文Word的基本操作 2分

第五章 中文Excel基本操作 2分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 4分

(2)判断题(共20分)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5分

第二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7分

第三章 中文Windows98操作系统 2分

第四章 中文Word的基本操作 2分

第五章 中文Excel基本操作 2分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 2分

(3)Windows98基本操作题(10分)

涉及文件、文件夹及快捷方式的基本操作,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Word98操作题(16分)

要求打开软磁盘上指定的Word文档,按试卷上题目要求进行操作,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主要涉及文档的增、删、改操作,文档的复制与移动,文档的查找替换,文字的字体与段落的设置,分栏与首字下沉设置。表格的设置与编辑,的插入与设置等。

(5)Excel97操作题(14分)

要求打开软磁盘上的指定Excel工作簿文件,对指定工作表按试卷上题目指定要求进行操作,共7

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主要涉及工作表单元的编辑修改、复制与移动,单元格的格式编排,单元格数据的计算、排序,根据工作表中的指定数据生成指定要求的图表等。

2、会计电算实务题

(1)账务处理初始化(20分)

会计科目设定与账簿初始数据设置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编制记账凭证(40分)

按试卷上的10项会计业务,确定会计分录,编制并输入记账凭证,每张凭证如果正确,得4分,共40分。

(3)会计报表处理(30分)

按试卷上的要求,定义资产负债表中6个单元的计算公式和损益表中4个单元的计算公式,每题3分共30分。

(4)查询凭证和账簿(10分)

按试卷上的要求,查询指定凭证或账簿中的数据,查询5笔数据,每题2分共10分

浅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会计资讯系统计算机操作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试论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有如下功能:着重于组织、批准、许可权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责任控制功能;着重于财产安全、防止错误及舞弊、查询和校正非法行为等方面的差错和舞弊控制功能;着重于如何充分协调和组织,发挥系统效能,使系统高效地执行的效率控制功能。 要建立适应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应考虑到它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其次,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最后,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资料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因此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情况就会比较多,计算机犯罪又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更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要控制这些计算机犯罪,就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第一,实行使用者许可权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路环境下的会计资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路软体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体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资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资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路环境的权限制。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范围大、控制程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是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资料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一般包括两类,即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它们均是计算机应用于会计资讯系统所产生的特殊控制,用来预防、发现和纠正系统中所发生的错误、舞弊和故障,使系统能正常执行,其提供及时可靠的会计资讯的重要保证。前者是面向整个过程的控制,而后者则是面向某一区域性(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这两类控制在网际网路环境下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交易的授权、完整性及正确性不如传统环境下那么明显,黑客对网上资料的撷取与修改使会计人员心有余悸等等,因而,如何保证网路化会计资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是会计资讯网路化的关键。 一般控制是指对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组织、鉴定、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一般控制是应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控制。组织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定、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许可权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防止或减少错弊的发生。二是系统操作控制。系统操作控制主要表现为操作许可权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个方面。操作许可权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许可权对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许可权接触系统。三是系统档案安全及文件控制。系统档案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使用和修改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与系统无关的人员和按规定不得接触档案的人员,不得使用这些系统档案。四是内部审计在系统开发阶段,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开发,指出现有措施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还要对开发工作本身进行稽核和评价。 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其建立和执行过程来看,又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日常执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一、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授权和领导认可。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这关系到系统开发、发展、更新等专案的成败。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2.符合标准和规范。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开发和发展专案,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体,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3.人员培训。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执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4.系统转换。新的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式。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新的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新的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不一定比旧的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甚至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计算机会计系统还不如手工会计系统更适合企业的经营特点。 5.程式修改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体进行修改,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因此,软体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体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定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体的修改,所有与软体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列印后存档。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1.组织机构设定。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要求。企业可以按会计资料的不同形态,划分为资料收集输入组、资料处理组和会计资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体操作、稽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资料分析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定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职责划分。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3.上机管理。企业用于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体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档案。 4.档案管理。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装置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定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体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5.装置管理。对于用于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各种硬体装置,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装置的完好,保证装置能够正常执行。硬体装置的管理包括对装置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 三、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执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资料输入控制、资料通讯控制、资料处理控制、资料输出控制和资料储存控制等。 1.业务发生控制。业务发生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式能正常执行。 2.资料输入控制。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资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资料输入的准确性。资料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资料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资料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资料通讯控制。资料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资料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资料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资料处理控制。资料处理控制是指对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进行资料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栏位和记录的长度检查、程式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 5.资料输出控制。资料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资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资料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资料是否与输入资料相一致,输出资料是否完整,输出资料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资料的传送物件、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6.资料储存和检索控制。为了确保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产生的资料和资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呼叫、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资料的各种磁碟或光碟作好必要的标号;档案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资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资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因此,建立有效的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会计资讯系统与手工操作方式有哪些区别?

计算机方式下会计资讯系统有哪些特点

计算机会计资讯系统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资料处理工具和以资讯理论、系统论、控制论、资料库以及计算机网路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特点:

1、大大提高了会计资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资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无味的记帐算帐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会计使会计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的相互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2、会计资讯系统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资料储存形式、资料处理程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资料领域,提高了会计资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3、计算机会计资讯系统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资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介面、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

会计资讯系统是内部控制的物件吗

《会计资讯系统》既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介绍会计资讯系统的基本概念据。

会计资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资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资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资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资讯系统。计算机会计资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资料进行采集、储存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相关的会计资讯的系统,其实质是将会计资料转化为会计资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资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会计资讯系统》既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理论、方法、实践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介绍会计资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资讯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账务处理子系统处理流程、资料档案、总体结构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如何被用于会计资讯系统,并实现购销存及资金管理过程中会计资料的收集、加工、储存和输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从资讯科技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会计;应用分析和设计工具正确地描述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会计资料和资讯的处理流程;根据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资讯系统的基本功能;正确地理解和评价会计资讯系统,并为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核算与管理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资讯系统是内部控制的手段还是内部控制的物件

资讯系统是内部控制的手段,内部控制的物件是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正是有这样的问题,才会去设计、实施内部控制,从而消除或减少这样的风险的遗留。

会计资讯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者为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计划、调整和评价而制定的制度、组织方法和手续的总称。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按控制实施的范围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资讯系统的组织、开发、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目的是建立对计算机资讯系统活动整体控制的框架,并对达到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依赖程式。

一般控制的内容

1、组织与管理控制。基本要求是权责的划分和职能的分离。

包括电算部门与使用者部门的职责分离,电算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人事控制,业务授权。

2、应用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为保证计算机AIS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设计的控制。

3、计算机操作控制。用于控制系统的操作,其目的是通过标准的计算机操作来保证资讯处理的高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和未经批准而使用资料和程式的机会。包括操作计划、机房守则、操作规程、上机日志记录。

4、硬体和软体控制。通过硬体、软体控制来尽可能发现错误。

5、系统安全控制。是指防止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危及系统的安全,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系统恢复正常的措施及实施。包括硬体安全控制、程式与资料的安全控制、环境安全控制、防病毒的软体接触系统等。

6、系统文件控制。要建立文件管理制度及安全保密制度

应用控制是系统会计应用方面的具体控制。目的是对会计应用建立具体控制过程,从而确保全部的经济业务都经过授权和记录,并进行完整、准确和及时的处理。

应用控制的内容

1、输入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料采集控制。措施有使用者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标准化的凭证格式、制定凭证编制程式、凭证稽核、手续控制、凭证更正规程、批量控制等。

资料输入控制。注意凭证输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2、计算机处理与资料档案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业务时序控制。

资料有效性检验。措施主要有档案标签校验、业务编码校验、顺序校验。

程式化处理有效性检验。发现错误的方法有:计算正确性测试、资料合理性检验、交叉汇总检查、错误更正控制、资料点技术。账务处理系统中可采用以下控制方法:余额合理性检查、试算平衡检查、总账和明细账核对检查。

3、输出控制。输出控制用于确保:第一,计算机处理的输出结果准确无误;第二,输出结果仅限于经过批准的人员;第三,输出及时地提供给适当的经过批准的人员。主要控制措施有:

输出授权控制。

输入过程的控制总数与输出得到的控制总数相核对。

审校输出结果,检查正确性、完整性。

将正常业务报告与例外报告中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设定输出报告改送登记簿,记录报告恬送份数、时间、接受人等事项。

制定输出错误纠正和对重要资料进行处理的规定。

如何解决会计资讯系统内部控制的

内部控制有如下功能:着重于组织、批准、许可权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责任控制功能;着重于财产安全、防止错误及舞弊、查询和校正非法行为等方面的差错和舞弊控制功能;着重于如何充分协调和组织,发挥系统效能,使系统高效地执行的效率控制功能。

要建立适应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应考虑到它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

境;其次,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最后,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

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因此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情况就会比较多,计算机犯罪又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更

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要控制这些计算机犯罪,就要采

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第一,实行使用者许可权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路环境下的会计资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

网路软体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体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资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资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

如何控制会计资讯系统风险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对会计资讯系统的风险控制。

第一,坚持系统开发的控制,定制“防护套装”。系统开发控制应该贯穿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作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系统开发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确保会计资讯系统开发过程及其内容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基于网际网路会计资讯系统的开发,必须把会计控制功能全面融入系统逻辑模型中。在软体开发的前期,内审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参与系统控制功能的研究与设计,在软体开发及测试阶段加强监督,确保所有既定控制功能在系统中得以有效的实现。

第二,建立网上公证三方牵制,开发“第三只眼睛”。由于网路环境下原始凭证仍然使用数字方式进行储存,所以也不能像手工系统那样对每一张凭证作痕迹检查。可是利用网路所特有的实时传输功能和日益丰富的网际网路服务专案,我们可以实现原始凭证的第三方监控,即网上公证。

第三,实行监控与操作分离,增强内部牵制。会计资讯系统的内部牵制没有手工系统完善,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手工系统下的多方牵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牵制方法,只是通过多人的重复劳动实现牵制。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会计资讯系统中分出操作和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多方处理时,其操作和资料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不一致便进行深入调查。这样明确了岗位的划分,实现了有效牵制。

第四,拓展线上测试功能,健全漏洞监测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体来说,其内部错误或不足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其解决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在开发过程中加强交流,充分测试。二是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

网路系统需要软硬体安全控制。硬体安全控制主要涉及计算机机房环境和装置的技术安全要求,应制定网路计算机机房和装置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严禁无关人员接触系统,专机专用,关键性的硬体装置可采用双系统备份;严格控制系统软体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体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体具有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计算机会计资讯系统新增了哪些辅助核算功能

单位往来辅助核算账、个人往来辅助核算账、专案管理辅助核算账和部门管理辅助核算账。

辅助核算账用于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不完全记载的经济业务,作为备查账进行登记。在手工方式下,辅助核算是独立于会计科目分类核算的。一般是根据记账凭证分别登记会计科目分类账和备查账,两套账是各自独立的。科目分类账需要登记全部凭证,而辅助核算账仅需登记有关部分凭证,而且两次登帐交叉重复、工作量大、准确率低、不易核对。在财务处理系统中,所谓辅助核算功能,是指当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在进行记账处理时,不但要记到总分类账、明细账等正式账簿,还要求记到相应的辅助核算账簿。账务处理系统一般提供以下几种辅助核算账:单位往来辅助核算账、个人往来辅助核算账、专案管理辅助核算账和部门管理辅助核算账。

会计电算化包括哪些方面

浅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摘要: 随着电算化会计在经济领域的普及应用,对其进行内部控制势在必行。本文简要的论述了电算化会计的必要性及加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途径。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必要性;途径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向经济管理领域快速渗透的今天,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绝大部分被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所代替,计算机的记忆功能、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功能以及庞大而且先进的数据库基本代替了会计的手工操作。手工会计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开展核算工作的,其中每一过程都需要专门人员从事收集、整理、记录、计算工作,尤其是记账过程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而电算化会计仅需将数据(原始凭证)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可见会计的核算职能即将或已经为计算机取代。如何更加重视、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国家财政部 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电算化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电算化会计系统下的内部控制与原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范围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它将职能控制、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多方面的控制制度。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不容忽视。

一、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 1)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是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手工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例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分别记录,结果相互验证;通过对账和内部审计进行账证核对,账账核对,保证记账的正确。而电算化系统下,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2)传统会计控制机制的局部失效要求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 3)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可靠性的依赖性,让加强内部控制成为必然。

 借助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和整理,通过系统接口或集成方式做到数据共享,需要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再开发或二次开发。增加辅助核算,把以运筹学为主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开发成方法库和模型库,并同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先进快速的处理和计算机优势实施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为企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创造的条件。同时也让人类对计算机的依赖日益严重。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途径

 ( 1)加强组织控制。

 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组织控制。从组织机构上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专职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系统开发部门承担系统的研制和维护工作,系统应用部门负责软件的日常应用,这两个不相容的职务之间应当分离,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的相互分离以及信息处理部门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独立,以有效减少有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在电算化会计作息系统中实施内部控制,需要重新设计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内部牵制制度,做到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因此,电算化组织控制的重点应当是系统操作组和系统操作组内部的岗位分工控制及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控制。

 ( 2)加强电算化软件应用控制。

 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按其特性都可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种类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处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主要是对业务处理程序、方法进行控制,包括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软件控制是审查软件对数据的计算等处理是否正确,是应用控制的关键。主要是控制方法有程序审核、数据有效性测试、数据完整性测试、短点技术控制和设置处理上机日志等。硬件控制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本身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般由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进行设置。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已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方法为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3)数据和程序控制。

 数据和程序控制主要是指对数据、程序的安全控制。程序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而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会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控制手段,网络中利用两个服务器进行双机镜像映射备份是备份的先进形式。

 ( 4)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的安全控制。

广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标签: 会计电算化输入控制的主要内容_会计资讯系统计算机操作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