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攻略文章正文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_审计风险产生原因

会计考试攻略 2024年04月02日 21:47 43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_审计风险产生原因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_审计风险产生原因

1.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什么发源于意大利,形成于英国,发展和完善与美国
2.审计风险产生原因
3.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什么发源于意大利,形成于英国,发展和完善与美国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在1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这种查帐和公证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所进行的查帐和公证,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随着这批专业人员人数的增多,他们于1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

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它对后来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发展影响不大。英国在创立和传播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为了监督经营者的经营管理,防止其营私舞弊,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利益,英国政府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1845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规定股份公司的帐目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此后,英国政府对一批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查帐知识的独立会计师进行了资格确认,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审计风险产生原因

问题一:审计产生的原因是? 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受托者即财产的经营管理者接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代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并通过法则、合同、组织原则等手段所形成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关系。

2.经济监督导致审计行为发生。

当财产的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他人代管或代为经营时,委托者出于对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的关心,需要经常对受托者进行经济监督。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受托人很难亲自对具体业务执行经济监督,于是便产生了审计意识,设置专职机构和人员代其行使审计监督权。

问题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股份制企业发展的结果。

股份制企业发行股票,投资者需要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产管理有一个公平的评价。股份制企业需要对股东有一个证明性的交代。

问题三: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股份制制度的形成

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

公司治理是无法外包的

问题四: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b、股份制制偿的形成

d、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

d、公司治理是无法外包的

问题五:审计责任的形成原因 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形成原因涉及诸多方面,但其主要方面具体表现如下:1.会计目标的多元化,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税收征管等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使得会计处理不得不在这几种要求之间予以平衡,从而增加了对会计信息解释的可争议性。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处理的复杂化以及不同阶层理解冲突的增加,必然导致审计风险。2.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首先,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股东缺位,或者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普遍,“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加之由被审计者委托审计,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无疑会受到被审计者的影响,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迁就、默许被审计者造假,几乎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其次,不具备条件的国企转化上市及地方 *** 的不当干预,同样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3.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增加了审计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决策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一项小小的错误会计信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资金几万、几十万,甚至几个亿的错误流向。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日益突出,一产生不应出现的经济后果性,或者鉴定会计信息与使用会计信息的双方对这种经济后果性产生不同看法时,必将带来法律上的冲突。因此,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的增大,也会引起相关的审计责任问题。4.公众期望过高,是注册会计师遭遇审计诉讼的主要原因。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作用的理解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结果及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看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审计期望差异。由于受审计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加之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制度基础审计,注册会计师不能指望通过审计查出企业所有的错误和舞弊。但社会公众往往将审计意见视同对会计报表的担保或保证。一旦发现自己因受不准确的会计信息误导而利益受损时,往往就把注册会计师推上被告席。5.会计师事务所体制建设不完善,是注册会计师被追究审计责任的“致命因素”。(1)会计师事务所采用有限责任制的体制,导致了审计责任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几十万元的注册资金承担的却是涉及几个亿、数十亿数额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事务所的败德成本很低,潜在收益却很高。因此,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想方设法“压缩”审计成本,无视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建设;另一方面为了争取客户,往往不惜降低审计质量,甚至与被审计单位串通作弊,出具虚假报告。有限责任制成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逃避民事赔偿责任的“防火墙”。(2)注册会计师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及时拓展专业知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难以适应业务的发展需要。另外,注册会计师缺泛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不强,审计程序应付了事,甚至利用内幕消息谋取私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源于行业内部的原因,成为注册会计师被追究审计责任的“致命因素 ”。6.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条文的矛盾性,导致了审计责任的复杂化。为了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先后出台的《刑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中,都涉及了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有关的规定。这一系列规定对维护市场运行秩序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立法顺序的先后不同,使得这些现行法律中,涉及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条文存在不少矛盾之处。如专向性立法,它不象刑法那样以犯罪的侵犯客体为线条进行分类规定,会导致追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时尺度不一致, 不平衡;强调实体法,轻视程序法带来了会计师事务所赔偿程序问题的矛盾;其他一些司法文件的解释所带来的会计师事务所赔偿金问题等等......>>

问题六:审计准则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它虽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时必须遵循。

1.我国 *** 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

2.秦汉时期是我国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全国审计机构与监察机构相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皇帝亲自参加听取和审核各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3.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时期。隋开创了一代新制,设置了比部,隶属于都官或刑部。唐代的比部审查范围极广,项目众多,而且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宋代专门设置“审计司”,是为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财政监督的专用名词,对后世中外审计建制具有深远的影响。

4.元代取消比部,户部兼管会计报告的审核,独立的审计机构即告消亡。明清设置都察院,但其行使审计职能,却具有一揽子性质。

5.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 *** 改为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

*** *** 根据 孙中山先生五权分立的理论,在监察院下设审计部,各省(市)设审计处,分别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和财务场支实行审计监督。 *** *** 也于1928年颁布过《审计法》和实施细则,次年还颁布了《审计组织法》,审计人员有审计、协审、稽察等职称。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间审计应运而生。1918年9月,北洋 *** 农商部颁布了《会计师章程》,标志着我国民间审计的诞生。自20年代以后,在一些大城市中相继成立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如:谢霖创办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1921年,北京),徐永柞创办的徐永柞会计师事务所(1927年,上海)。1925年3 月,我国最早的民间审计职业组织――上海会计师公会成立。

6.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看、企业的财税监督和货币管理,是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进行的。1983年9月成立了我国国家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在县以上各级人民 *** 设置各级审计机关。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198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 *** 审计的地位;2000年1月,审计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003年5月1日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4年2月,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准则》;2006年2月28日八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予以发布实施,为 *** 审计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至此,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制度和审计工作进入了振兴时期。

问题七:审计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规避法律责任? 5分 广义的审计法律责任,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各种法律责任的总称。审计责任原来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随著国家法律环境的完备和审计业务的发展,逐渐得以法律化,即成为法律责任。

我国审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一是违反审计法的法律责任;二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法律责任。这两类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要是被审计单位以及直接责任鼎员。

审计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包括

1、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违法行为。

2、审计机构和人员违约、过错或过失。

3、其他方面:比如公认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审计报告的表达方式,审计期望差

规避审计法律责任,可考虑从几个方面着手:

(1) 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2)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3) 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4) 确立《独立审计准则》在司法实践中的权威。

(5) 提高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管理水平。

(6) 补充、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及协调法律之间的矛盾。

问题八:独立审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急急急 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您所说的独立审计也叫外部审计,即拥有资金的所有者不善经营不能很好的运营自己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管理人员叫做管理层即负责企业的管理与经营,也就是为所有者打工,但毕竟是二者之间没有充足的信任关系,所有者为保障自己的利益对于管理者的经营状况想真实的了解即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这也就是独立审计的由来,独立审计对全体股东负责。个人见解供参考

问题九: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正在迅速壮大。企业上市后可以获得巨大的好处,如提升公司形象,筹得大量资金,股东个人财产暴增等,使得很多IPO企业不择手段想要上市,实现其“圈钱”的目的。所以近年来,IPO企业欺诈上市的例子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遭遇诉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很多IPO企业欺诈上市后,迅速“变脸”,业绩下滑,甚至在上市首日便出现了“破发”现象。据统计,2010年有349家企业上市,其中有2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7.4%;2011年有282家企业上市,其中有77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7.3%;2012年有78家企业上市,其中有1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5%,以上数据颇为惊人。自2012年之后,中国的IPO便迎来了一年多的暂停,直至2014年才再度启动。不难想象,这些首日破发的新股中不乏欺诈上市的企业。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结合IPO自身特点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对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个综合案例验证前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

总之,我国IPO审计风险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低IPO审计风险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审计主体,还需要 *** 、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IPO企业本身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个低风险的IPO审计市场。

问题十:什么是审计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两权分离或管理者内部的分权制度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问题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有,如经济萧条。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包括:考虑审计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的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考虑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考虑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

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估错报(计价认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还可能与多个甚至所有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有关,进而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这些因素包括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等。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由于注册会计师通常并不对所有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进行检查,以及其他原因,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其他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可能选择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执行不当,或者错误解读了审计结论。这些其他因素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及监督、指导和复核助理人员所执行的审计工作得以解决。

问题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正在迅速壮大。企业上市后可以获得巨大的好处,如提升公司形象,筹得大量资金,股东个人财产暴增等,使得很多IPO企业不择手段想要上市,实现其“圈钱”的目的。所以近年来,IPO企业欺诈上市的例子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遭遇诉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很多IPO企业欺诈上市后,迅速“变脸”,业绩下滑,甚至在上市首日便出现了“破发”现象。据统计,2010年有349家企业上市,其中有2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7.4%;2011年有282家企业上市,其中有77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7.3%;2012年有78家企业上市,其中有1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5%,以上数据颇为惊人。自2012年之后,中国的IPO便迎来了一年多的暂停,直至2014年才再度启动。不难想象,这些首日破发的新股中不乏欺诈上市的企业。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结合IPO自身特点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对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个综合案例验证前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

总之,我国IPO审计风险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低IPO审计风险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审计主体,还需要 *** 、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IPO企业本身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个低风险的IPO审计市场。

问题三: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三个:1被审计单位自身管理混乱,有舞弊的极限,2、审计人员素质低下,审计能力欠缺,3、审计程序不哗理或者审计程序未能严格执行。

对策:1: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2审计机构加强业务学习,3严格审计底稿复核,规范审计程序。

问题四: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内部原因有哪些 一、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判断能力。然而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能力不足,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或者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保证在审计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然而审计人员的经验有高有低,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审计人员的差错和失误有时很难避免,它们可能来自于对审计事项的错误判断,也可能来自于对审计程序的错误理解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者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的。其一,它有些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虽然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错弊,但因为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无法避免所有的错弊。例如审计单位发生未预料的经营状况,或者出现了比较特殊的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无法适用;工作程序上本应相互牵制制约的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责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统失效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其二,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以上情况均会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

二、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1.审计责任的客观存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审计意见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经济决策对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审计意见有所不适当,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所不符,则对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影响将会很大,使得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过程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日益复杂,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审计范围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审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审计的对象越复杂,审计的内容越广泛,审计的难度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

3.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经营背景。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管理人员的品质和素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审计费用充分表现出来,西方审计职业界确定审计费用时,都考虑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问题五:审计风险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

审计环境影响。造成审计风险的环境方面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法律环境两大因素。

审计主观因素影响。一是审计人员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审计专业素质两大类。

审计方法落后。虽然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已经日益得到应用,但是手工对账、判断抽样依然是基本的方法。

问题六:ipo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正在迅速壮大。企业上市后可以获得巨大的好处,如提升公司形象,筹得大量资金,股东个人财产暴增等,使得很多IPO企业不择手段想要上市,实现其“圈钱”的目的。所以近年来,IPO企业欺诈上市的例子越来越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遭遇诉讼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很多IPO企业欺诈上市后,迅速“变脸”,业绩下滑,甚至在上市首日便出现了“破发”现象。据统计,2010年有349家企业上市,其中有2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7.4%;2011年有282家企业上市,其中有77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7.3%;2012年有78家企业上市,其中有16家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占比20.5%,以上数据颇为惊人。自2012年之后,中国的IPO便迎来了一年多的暂停,直至2014年才再度启动。不难想象,这些首日破发的新股中不乏欺诈上市的企业。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结合IPO自身特点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对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对IPO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分别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其他审计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剖析;第三部分是通过一个综合案例验证前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第四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

总之,我国IPO审计风险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低IPO审计风险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审计主体,还需要 *** 、中注协、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IPO企业本身通力合作,才能打造一个低风险的IPO审计市场。

问题七:审计风险包含哪些具体因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1. *** 部门审计机关少数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意识淡薄。审计风险意识在我国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目前我国 *** 审计机关虽然对审计风险已经高度重视,但是在一些基层,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是不足。如果领导者本身对审计风险的意识就淡薄,那么也将很难谈到审计风险的防范问题;2.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行为不慎、工作不当引起审计风险。有些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违背审计的职业道德,在被审计单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或者是工作方法不得当,工作作风不好,导致工作难以深入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体制不合理。我国 *** 的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审计机关既要受到本级 *** 领导,又要受上层审计机关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审计风险;2.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审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面对不断发展,瞬息万变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一时还难以适应。因此,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可能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新问题、新情况全部规范到位。此外,我国现有的法律在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冲突,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就要依靠其职业进行判断,这也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审计风险;3.监督机制没有力度。我国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 *** 审计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没有考虑到审计职权的相互制约和权力分立,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的过程无法形成一个内部的制约机制,也使得管理部门无法对审计过程进行管理,因而形成了潜在的审计风险。

问题八: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国家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审计技术与方法因素、人员因素等三个因素成因。以下具体分析这三个因素对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环境因素

1、法律环境不健全。现行法律法规对审计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规范到位。

2、审计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在总理和地方主要负责人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接受地方 *** 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

这种管理体制也是当前普通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难以突破,从而导致审计 风险的重要原因所在。

3、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素质、社会经济环境及会计工作特点,致使会计信息资料严重失真。

(二)审计技术与方法因素

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是否正确、取证是否充分有效、采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是否恰当、审计结论是恰当表述、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等都可能导致审计风险。

(三)、人员因素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知识,经验能力的不足,风险意识淡溥、识别风险的能力有限、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等情况较为普通。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是多样性的,那么如何控制国家审计风险,控制国家审计风险的对策是怎样,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一)综合治理审计环境

1、完善和健全审计法规体系。

2、建立合理的审计管理体制。

3、整顿社会经济环境。

(二)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1、正确运用审计方法,保证项目质量。

2、改进审计技术和手段,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工作规范化。

(三)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2.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问题九: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审计风险,是指实施审计的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业务素质与行为原因导致重要错误或不完全的财务信息及技术过失,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做出不正确审计结论的风险。审计风险有六种表现形式。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

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是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的财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及电子数据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信息源。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分布。被审计单位占有的财务报表、会计资料及电子信息资料是各项经济活动全面、完整、综合的反映,是既有符合财务核算和会计准则规定的,也有不符合规定的完全信息,处于信息完全占有的优势。而提供给审计人员或审计人员索取的相关信息有可能是不完整、不真实或加以粉饰的不完全信息,审计人员处于信息资料不完全占有的非对称劣势。审计人员虽然可以通过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但是对审计范围期间的全部经济活动的隐含性、实效性和真实性还是难以全面准确把握。这将给审计人员的取证、判断、分析和评价行为带来难度和风险,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影响着审计质量和成果。

(二)系统评价风险。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有些行业是高风险的,它的固有风险和操作风险一直隐含在决策、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审计机关对经济领域的审计一般都采取轮流、专项和专题的审计方式进行,其特点是运用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财务变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由于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时间有限,加上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约束,面对众多的经营管理机构、海量数据和大量资料,难免存在一些应该发现而未能发现的普通或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应该揭露而未能揭露的典型性、倾向性和突出性问题,并带来检查风险。

(三)质量成果风险。

影响审计成果风险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风险则来源于审计客体的信息质量和审计主体的审计质量。首先,是审计取证不充分或者取证不恰当形成的风险。不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及稽核,往往会由于审计证据不充分、不完整、不恰当,导致对某一问题做出不正确的结论。其次,是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证不实或者揭露不透彻,没能查深、查透、查实,或是判断失误、定性不准所致之风险。再次,就是审计的技术方法达不到控制整体风险的要求造成的风险。审计应以促进防范风险、健全内控、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审计的内容是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审计的重点是风险、管理、效益,揭露违法违纪行为,揭示经营的漏洞,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关注业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发现新问题和新手法。若想达到既定目标,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考虑不利的因素,将检查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并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四)审计定性风险。

确定审计查出问题性质的主要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及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定性不当的风险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引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当,或者是同一类问题引用的法律法规不一致,有的是监管机关法规与部门规章相互矛盾产生的风险。二是对审计查出的同类型问题,由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差异而导致判断错误和定性不准。比如“小金库”问题,既有把它定性为“账外资金”的,又有把它定性为“少计收入”的,造成处理不一致,处罚不恰当的风险。三是由于各种评价分析指标不科学或责任划分不清楚导致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对上级主管机构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考核。但目前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一些违规违纪责任的界定与划分难以掌握,界定不准会造成责任旁落,责任划分不清则会难以追究,判断错......>>

问题十: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中审计自身因素的表现?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中审计自身因素的表现:

1、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建立,审计操作过程会产生风险。

2、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低是导致审计风险最直接因素。

3、审计管理的不严密是导致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管理不严密表现在:一是管理混乱,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权力分散,查出问题层层隐瞒,监督、处罚力度弱化;二是队伍不精、业务不硬,有问题也查不出来;三是没有制度保障,如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等。这样的审计工作环境,审计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4、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同样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经济业务纷繁复杂,审计难度加大。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会使审计行为效率低、质量差、风险大。如,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在制度不健全或健全但不能被不效执行的情况下,审计结果往往不能揭示重大舞弊行为,因为其风险分析是基于被审计对象内部制度的,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经营风险等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因素。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l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已经比较繁荣,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商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单个的业主难以向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为适应筹集所需大量资金的需要,合伙制企业便应运而生。合伙经营方式不仅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促进了复式簿记在意大利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求。尽管当时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都是出资者:

但是有的合伙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合伙人则不参与,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这样,那些参与经营管理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不参与经营管理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是正确、合理的,以保障全体合伙人的权利,进而保证合伙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下去。在客观上产生了一个与任何一方均无利窖关系的第三者能对合伙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需求,人们开始聘请会计专家来担任查账和公证的工作。这样,在l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查账和公证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所进行的查账与公证,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随着此类专业人员人数的增多,他们于l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其后,米兰等城市的职业会计师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

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它对后来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发展影响不大。英国在创立和传播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企业主希望有外部的会计师来检查他们所雇用的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于是英国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他们受企业主委托,对企业会计账目进行逐笔检查,目的是查错防弊,检查结果也只向企业主报告。因为是否聘请独立会计师进行查账内企业主自行决定,所以此时的独立审计尚为任意审计。

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使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绝大多数股东已完全脱离经营管理,他们Hj于自身的利益,非常关心公司的经营成果,以便做m是否继续持有公司股票的决定。证券市场上潜在的投资人同样十分关心

公司的经营情况,以便决定灶否购买公司的股票。同时,由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逐步渗透,增加了债权人的风险,他们也非常重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以便做出是否继续贷款或者是否索偿债务的决定,而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能通过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来反映。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由独立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汁,以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注册会计师咿汁产生的“催产剂”是l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

当时的“南海公司”以虚假的会汁信息诱骗投资人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和侦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进行f}汁l。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n具了“查账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汁师——注册会汁师的诞生。

为了监督经背者的经营管理,防止其徇私舞弊,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利益,避免“南海公司事件”重演英国政府于l844年颁布了《公司法》,出现了些民间会计组织,例如纽约的会计学成立时称为会计师和簿记师协会,为会计入员提供教育等服务。当时英国巨额资本开始流入美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英国的注册会计师远涉重洋到美国开展审计业务;同时美国本身也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注册会计师队伍。1887年,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ublic

Accountants)成立, l916年该协会改组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注册会计师审计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领域的不同层面。更为重要的是,在20世纪初期,由于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更为广泛的渗透,企业同银行利益关系更加紧密,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的主要依据,于是在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侦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方法也逐步从单纯的详细审计过渡到初期的抽样审计。在这一时期,美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企业股东外:扩大到了债权人

从1929年到l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企业倒闭,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在客观上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只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产生了对企业利润表进行审计的客观要求。美国1933年《证券法》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向社会公众公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报告使用人也扩大到整个社会公众。在这一时期,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审计准则开始拟订,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普遍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跨国界发展,形成了一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随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八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世纪80年代末合并为“六大”,之后又合并成为“五大”。2001年,美国出现了安然公司会计造假丑闻。安然公司在清盘时,不得不对其编造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正,将近三年来的利润额削减20%,约5.86亿美元。安然公司作为美国的能源巨头,在追求高速增长的狂热中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进行表外融资的游戏。并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出具审计报告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嫌舞弊和销毁证据受到美国司法部门的调查。之后宣布关闭,世界各地的安达信成员所也纷纷与其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因此,时至今日,尚有“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pr/cewater-houseCoopers)、安永(Ernst&Young)、毕马威(KpMG)、德勤(Deloitte

Toaehe Tohmatsu)。与此同时,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广泛采用。

标签: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_审计风险产生原因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