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攻略文章正文

新会计准则国外研究概述_国外的公允价值是研究的什么问题?

会计考试攻略 2024年02月26日 07:18 51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新会计准则国外研究概述_国外的公允价值是研究的什么问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新会计准则国外研究概述_国外的公允价值是研究的什么问题?

1.会计准则国际化利与弊
2.国外的公允价值是研究的什么问题?
3.求近年来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研究,用于文献综述~
4.中西方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5.对比国外会计准则相关理论,我国的财务报告有哪些不足

会计准则国际化利与弊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

摘 要: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获得国际经济市场的认可,为此,中国需要中国的会计规则进一步地向国际惯例靠拢。多年以来,中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不断加快,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61-02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在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市场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开始形成,会计准则国际化逐步向前迈进,多年以来,中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不断加快,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中国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用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需求。规范资本市场的秩序离不开信息的充分披露,离不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含量,正是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保证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转与不断完善。

会计准则国际化显著提升了中国的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质量。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重新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进行了重新定义,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被视作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这不仅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更能够准确衡量公司的经营业绩。

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小,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中国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时,以此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有效地减少上市成本,并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利于中国的公司步入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轨道。另外,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于促进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降低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全球化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便于中国吸引外资,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由于各国的政治与经济体制不同,文化形态也存在诸多差异,所以会计准则的适用性也不会完全相同。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的经济背景会产生有差别的会计准则。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果会计发展过分夸大了国际化的作用而忽视了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投资者带来的影响

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主要来源,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新会计准则在保护投资者的自身利益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要求企业会计信息要确保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强调会计信息要公允兼具,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同时,它还调整了随意性较大的会计核算方法,大大减小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有效阻止了许多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发生,最终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此外,会计准则国际化使会计披露的范围扩大,提高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尤其是对外国的成熟投资者,依靠国际会计标准制定的财务报告,将会使他们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便于做出决策。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产生的影响

由于依据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所编制的会计报表核算出来的利润往往低于依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利润,可以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本国的税收也随之减少了。对税收的影响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最明显的经济后果。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引进了国外投资有十分积极的效果,政府通过外资企业增长的税收,会消除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国也会从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技术合作、管理经验中获利。

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每个国家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对各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学习、研究,以此来保证各国的会计准则的不断协调。国际化的会计准则的很多理念与中国的会计准则还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准则的宣传实施上下一番功夫。同时,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坏境还未完善,会计市场存在大量的不健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落实。总之,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会给中国带来较多的学习、应用成本。

尽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在发展的进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它始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尽管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于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是它对于中国始终是利大于弊,我们应采取趋利避害的态度去对待它。会计始终是国际化的会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国外的公允价值是研究的什么问题?

外资企业如何应对新会计准则的影响:摘要:实行新会计准则后,对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固定资产减值等改动较大。但对于外资来讲:

由于大多数外资很少在国内涉及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和固定资产减值等,所以对外资企业来说,仅仅是报表发生了变动(特别是利润表全变了)。 2 0 0 6年2月中国颁布了与国际趋同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并已经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全面执行。按照中国与欧盟达成的协议及中国财政部的计划,2008年起至2009年,国有企业将全面执行新准则。由于新准则的执行对绝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有“润色”效应,部分外资企业于2007年就开始执行新准则了。2008年,新准则即将在中国企业全面实施,面对新准则的变化,外资企业何以应对? 新准则下的新规则 1.存货核算发生变化 存货核算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存货,其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存货减值准备有新的规定: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2.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发生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明确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而依原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情况是很少的。 3.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有重大变化 投资性房地产是新准则下新规定的一个概念,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核算。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计提折旧和摊销及提取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固定资产核算发生重大变化 新准则取消了原固定资产确认的价值标准(即单位价值2000元),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可由企业自行规定,减少了企业对境外报送会计报表时因此而可能带来的会计调整。

新准则调整了固定资产成本的构成,规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弃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规定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新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会计差错处理,减少了企业以此作为调节利润的操作空间。 5.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 对于研究开发期间所发生的所有费用,原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均作费用处理,待研究开发成功后,申报相关专利时,对于发生的专利费和律师费等才作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新准则将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区别对待:对于研究阶段发生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但是对于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允许资本化。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计量发生重大变化 在原来的准则中,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的资产,是用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的。这一规定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创造虚假收益,但这种计量方法和国际惯例不同。这次在公布新准则时,做出了重大的修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性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 7.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针对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这里所说的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等。 8.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收益 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原会计则将其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改计当期收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新准则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9.借款费用利息资本化处理有重大变化 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原准则范围仅为固定资产。新准则包括固定资产、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

新准则扩大了可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原准则规定仅为专门借款。新准则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新准则下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有所差别。新准则规定:“专门借款,应当以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也就是说,新准则下专门借款利息应该全额资本化。而原准则下专门借款利息是按实际动用额计算的。 10.所得税核算发生重大变化 新准则中《所得税》准则变化很大。原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中的递延所得税的核算均采用的是损益表债务法。新所得税准则中,引入了计税基础的概念,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

暂时性差异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也包括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与使用税率的乘积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这一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新准则下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很不相同。原会计准则下亏损弥补前不作会计处理,而新准则下发生亏损时即要求作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 11.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新准则下的企业合并分为两种情况: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是中国会计准则的特有规定。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新准则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不承认公允价值,不确认商誉,以避免利润操纵。并且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被合并方,视同在合并以前期间一直在合并范围之内,合并利润表中包括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对比较报表也应进行相关调整。 12.首次颁布了金融工具准则 有关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在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都还是空白。这次公布的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分别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套期保值准则》、《金融工具列报准则》,这些准则的实施不仅对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以前对多数企业来说闻所未闻,现在突然空降,可以想象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有多大。 13.首次规范了亏损合同的处理 新准则规定,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确认条件,确认预计负债。例:丙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合同,购买100件商品,合同价格每件10000元。市场上同类商品每件为7000元。丙公司购买的商品卖给乙公司,单价为8000元。如丙公司单方面撤销合同,应支付违约金为300000元。商品尚未购入。在本例中,丙公司购买商品成本总额为1 0 0 0 0 0 0元,出售给乙公司价格总额为800000元,亏损200000元。合同为亏损合同。如单方面撤销,支付违约金300000元。丙公司应根据损失200000元与违约金300000元二者较低者,确认预计负债200000元。 14.改变了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准则对利用非公允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手段有两种:一是从会计确认和计量的角度尽可能地减少利润操纵的会计处理空间,将关联交易带来的额外收益不确认为收益(原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这一方法,将超出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二是将关联交易予以及时、充分地披露,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据此对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及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进行自我判断,即对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应作特殊会计确认还是正常确认的问题。

新准则有关关联方准则的名称为“关联方披露”,不研究关联交易的计量问题,即采用正常确认法,对关联方交易和非关联方交易按照同样的方法确认。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IASNO.24)、美国会计准则第57号(SFASNO.57),及世界多数国家基本上采用这种观点。这是因为,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和非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二者从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企业的对策 1.单位负责人要转变观念,重视会计准则的学习 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会计准则只是财会人员的事情,与非财会人员无关。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会计准则是计量企业业绩的一种游戏规则。如果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看作是一场“牌局”(游戏、博弈),单位负责人就是“出牌人”,而会计人员充其量只是站在一旁的“拎包人”,如果“出牌人”不懂“游戏”规则,这场“牌局”又怎么能有“赢”的希望呢?所以,单位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会计准则,深刻领会运用“游戏规则”。 2.提供有针对性培训,加强职业判断 由于新准则变化的内容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对企业内部受到新准则影响的各个层次(包括财务、非财务、管理层)的员工提供新准则的针对性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会计准则中的基本“游戏规则”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每位员工,尤其是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它是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会计制度。而此次实施的新准则参照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究以原则为基础,而不会告诉你什么不许做,只要求遵照它的精神去做,即允许财会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做账,以求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不能太依赖制度上的东西。更多自主判断的空间,需要在思维上有一个大的突破。而这不可能一朝一夕实现,会有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 3 .做好执行新准则前的准备工作,评估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由于新准则采纳了许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尤其是公允价值的较广泛应用,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新准则的这些影响做出恰当的评估,是新旧会计准则切换过程中必须首先做好的重要工作。这不仅是对会计报表,而且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决定在执行新准则,则应该有一个模拟准备时间。企业在做“模拟”账目和报表方面,要按照自己情况,从现在开始做出一个时间表,看看是不是现在就开始更改系统,何时开始做模拟账目。依国外经验,国外在接轨前一年的年底肯定要出一份模拟报表,这样才可经历第一次有什么重大问题。否则届时时间就非常紧张。 4.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准则对一些项目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如:①资产减值不得转回,新准则执行前检查要(能)否转回;②存货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原来采用此法的企业需要确定新的会计方针;③企业应将研究费用和开发支出分开核算,开发支出可以计入无形资产;④投资性房地产可选择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⑤非货币性交易需要确定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⑥金融工具中交易性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作不同处理;长期股权投资单独处理,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⑦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前者采用权益结合法,后者用购买法;⑧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要确定资本化的范围;等等。 5.调整会计处理流程以适应全新的会计核算体系 新准则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全方位的核算规定,与原有会计标准产生较大的差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及其列报等均产生重大变化,企业的会计核算账户、内容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都需要进行改变,要求企业相应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全新的会计核算体系要求;同时,企业需要照新准则体系建立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办法。 6.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 企业会计账户、报表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及其有关功能的调整,而且以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的提取等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企业需要通过自行开发完善或通过软件供应商的功能升级来实现功能的转换。

另外,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需要及时反映企业资产变动背后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建立一套及时的风险预警系统以支持公允价值的使用。 7.加强税收核算的基础工作 新准则将在收入确认、资产计价、公允价值使用、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等许多方面与税收规定产生差异,企业需分析判断两者的差异,正确按税收规定计算纳税 而且需要按照资产负债表观确认每一资产与负债的计算基础,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需要加强税收核算的基础工作。 8.修订会计手册,调整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修订企业的会计手册,针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制定具体操作指引;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重新设置和调整会计岗位;(2)调整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例如针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建立内部控制。再如,根据实际情况对于资产减值和公允价值的确定建立内部控制等等。(3)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合同的核算与管理,严格控制合同亏损。 9.改变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 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外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需要更加关注对现金流、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的管理,修订业绩评价指标,使企业由关注利润表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以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需要进行改变。 10.调整企业决策方式 (1)需要改变投资的管理方式。新准则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按照管理目的分为交易性或准备持有至到期或者持有待售,相应的计量方法也采用公有价值或摊余成本,同时将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在会计核算中进行充分地揭示和反映,要求不同的投资品种及投资项目的不同情况要用不同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和核算,增加了职业判断的难度,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 需要相应调整股利分配政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负债的分类及部分计价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导致会计报表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及可供分配利润的指标等发生变化,企业的账面利润不仅包括企业自身营运业绩的体现,还包括公司以外的环境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即未实现的损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部分损益是没有相应的现金流支撑的,因此,应考虑股利分配政策的内外部因素,相应调整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参考文献:夏鹏 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期刊论文] -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03)刘向东 浅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和对企业未来的影响 2007(10)李延梅 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期刊论文] -商场现代化2006(09)

求近年来美国会计准则的相关研究,用于文献综述~

[ 内容摘要]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入手, 选择美国FASB和IASB为代表的国外公允价值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评析FASB《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找出对我国的启示。

[ 关键词] 公允价值; FASB; IASB。

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新准则中, 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其中17个具体准则涉及公允价值的应用, 更被视为一大亮点。我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许多学者参与到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讨论中。财政部对此也非常重视, 派出工作人员加入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FASB)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nternational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简称IASB) 趋同联合项目”工作组中, 直接参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

一、国内文献综述

新会计准则颁布前( 1997-2005) , 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等方面。

卢永华和杨晓军认为: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 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认定。”他们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 “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 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葛家澍指出: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 在市场经济中, 是可以观察到的、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葛家澎、杜兴强认为: “目前的财务会计计量一般体现为重成本轻价值的特征。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可验证性, 然而无法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经济利益, 在软资产的计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个缺陷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将有助于夯实利润, 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 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常勋认为: “公允价值就是公允的现时价值。”谢诗芬指出: “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2006年至今) , 国内许多学者就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徐培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和缺陷, 认为它的优越性体现在:

一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配比原则、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二是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三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张连起认为: 公允价值必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 这就使得公允价值演变为一种效用价值。同一事物的效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 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很大, 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刚性不足而弹性有余的性质很容易被用来操纵。回顾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这两个阶段国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文献, 可以总结出其贡献和不足, 贡献在于: 一是揭示了公允价值的本质, 探讨了它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论证了它所具备的理论根基, 从而为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做了理论方面的准备。二是客观评价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劣, 说明了我国已基本具备应用的条件, 指出公允价值广泛深入地应用是大势所趋。三是分析了现阶段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建议。

不足之处体现在: 一是已有文献偏重公允价值的理论分析, 对其应用研究不足。二是新准则颁布后, 研究文献多为对公允价值在准则中应用的总体评价, 或者选择单一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阐述, 两者结合的较少, 即便结合讨论, 也不甚详尽具体。三是对于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在完善应用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给出建议, 仍有待更全面地思考和总结。

二、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及其最新研究成果

本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目的, 本文选择美国和IASB为代表介绍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

美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三十多年来一直引领世界。1970年APB报告书第4辑中的公允价值概念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而FASB2006年9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 更是代表了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

IASB是公允价值研究和应用的积极推动力量, 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投入,并且由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 如欧盟规定所有在欧盟国家上市的公司自2005年起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 FRC) 宣布澳大利亚的报告主体在2005年1月1日起采纳IAS和IFRS; 新西兰“会计评审委员会”要求新西兰的所有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遵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也不同程度地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可见, IASB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所做的努力, 代表了国际上在这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趋势。

1.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 1)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争论; ( 2) 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报告; (3) 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

2.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中, 下面分别就其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做简要阐述。( 1) 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在国际准则中的应用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上的应用, 一类为公允价值在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计量上的应用。( 2)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FASB发布的当前有效的六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告(SFAC) 中, 有四个与公允价值会计有关。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金融工具; 一类是针对其他资产和负债。FASB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上的应用是先解决披露问题, 然后为确认和计量制订标准。这期间FASB加大公允价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 一方面FASB将公允价值全面融入新发布的准则; 另一方面, 对一些先前的准则进行修订并同时将公允价值融入准则, 或者对先前己经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改进。

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 及启示SFAS157对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有以下启示:

1.应考虑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补充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指南, 全面、统一地规范和指导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是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的重要途径。新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分散在17项具体准则中, 难免有重复或冲突的现象, 如“资产减值”准则将销售协议价格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首选, 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作为首选。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2.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制定和应用之前, 增加并细化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不失为一种明智务实之举。就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而言, 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 但是全面充分的披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和指导的不足,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含量, 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知情权, 更好地为其决策服务。

3.通过加强与评估业的合作来推动公允价值的应用。SFAS157中对公允价值的估价做了详尽的规定, 这意味独立、公正的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技术将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王乐锦: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意义与特征”, 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5期.

2.路晓燕: “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 载《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

3.于永生、汪祥耀: “美国新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启示”, 载《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4.汪祥耀等: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5.谢诗芬: 《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陈美华: 《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7.APB Statement No.4, 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s,1970.

8.FASB.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Oct.2005.

9.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No.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Sep.2006.

10.JWG.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Similar Items:Draft Standard and Basis for Conclusion, Dec.2000.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中西方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自己去下载吧!

[1]孙晓辉,张芳丽. 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34.

[2]贾建军,丁小云,任海峙,李绍敬. 次贷危机后公允价值会计国际发展趋势[J]. 财会通讯,2011,36:15-18.

[3].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增强财务预估力度[J]. 中国总会计师,2012,01:20.

[4]奥喜平. 美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会计之友,2012,13:18-21.

[5]孙红梅,肖茂. 基于博弈视角的中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 财会通讯,2012,10:107-108.

[6]李青阳. 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展与未来方向[J]. 现代经济信息,2012,06:126.

[7]陈辉,牛慧娟. 后金融危机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分析[J]. 会计师,2012,07:6-7.

[8]. 业界[J]. 中国建设信息,2012,14:4-5.

[9]董彦良. 欧盟IFRS对中国台湾人寿保险业的影响[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04:65-69.

[10]金鑫,David Tweedie. 关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改革的进展[J]. 金融会计,2011,02:50-51.

[11]王嘉鑫. 中美会计准则比较及启示[J]. 现代商贸工业,2011,03:181-182.

[12]董力为.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宽进严出”模式探讨[J]. 会计之友,2011,16:4-8.

[13]程丽. 企业合并报表中美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6:28-29.

[14]毛帮春.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会计与税法处理的差异分析——基于新的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的视角[J]. 商场现代化,2011,15:143-144.

[15]胡钰. 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收入确认的影响(英文)[J]. 中国外资,2011,16:99.

[16]卢中伟. 中美会计准则关于或有负债会计处理对比研究[J]. 财会学习,2011,02:69-71.

[17]钟月飞. 金融工具之套期会计研究——基于IASB与FASB套期会计准则[J]. 财会月刊,2011,18:24-26.

[18]韩江峡. 关于美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38-139.

对比国外会计准则相关理论,我国的财务报告有哪些不足

会计原则”一词来自西方国家,最早见于1890年美国的会计文献,但真正受到美国会计界的重视是在1930年以后。随着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不断发展,如今会计原则已成为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主要课题。在多数国家,“会计原则”一词又被改称为“会计准则”。近些年来,会计准则也逐步为我国会计理论界所重视,并正在努力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一)国外会计界关于会计准则的几种不同认识

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术语委员会于1853年公布的第1号《会计术语公报》指出:原则是“所采纳的或定称的一般法则,当作行动的指针;行为或实务确立的一个基础……”。这是美国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原则所下的最早定义。从这个定义理解,会计原则是会计行为的指针,是会计行为或实务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0年发布的第4号说明书指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揉合了某一特定时刻有关下述事项之一致见解;何种经济资源及义务应依财务会计而当作资产及负债入账,资产及负债之何种变动应予入账,这些变动应在何时入账,资产及负债及其间之变动应如何衡量,何种情况予以披露,以及应如何披露,乃至应编制何种财务报表等。”在这段叙述中,明确指出,会计原则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动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揭示的一致性意见。

3、日本番场嘉一郎主编《新版会计学大辞典》的定义是:“会计原则是经济社会中给企业的会计实践指明方向的路标,是企业进行会计活动的指南。”这个定义是从会计实务出发而提出的,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指南。

4、在西方国家最早采用会计准则一词的,是1940年美国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所著《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在这本书中指出:“会计准则之本身,非即为会计方法与程序,但为会计方法与程序之指南针耳。”这就是说,会计准则并不是具体的会计方法与程序,而是它的指针。

国外会计界关于会计原则(或准则)的整个看法。大体上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方面理解,会计原则是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方针;从狭义方面理解,会计原则是恰当地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即指导会计实践的指南,更具体地说,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最如何确认、地量、记录和揭示的规范。国外所以要判定会计原则,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指导会计人员恰当地处理会计事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二是使会计信息的指导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准则的几种认识从我国会计理论界来看,关于会计准则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看法:

1、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编报准则和具体业务准则三个层次。

2、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准则、一般准则和具体准则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包括独立经营准则、经济效益准则、计划准则等;一般准则包括会计分期准则、会计主体准则等;具体准则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准则。

通常,我们所指的准则是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准则是关于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由于会计核算具有分配功能和信息功能,是处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依据,所以会计核算准则不应包含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有关方面的规范。因此,这一观点也不可取。

通过以上对各种意见的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从纵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通用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和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从横向上,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又是一个长文了,管理会计师初级办公室整理,豆瓣网友的回复。

会计准则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虽已采用与国际实质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公允价值计量和财务报表列报两个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一)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差异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扩大了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分别在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长期股权投资、等多个科目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但依然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并没有与国际准则完全等同。

1、公允价值的含义

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而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界定则为:“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通过比较,两者在定义基本上一致,只是后者更加强调了市场环境,更接近实务,更容易操作一些。

2、公允价值取得的方法

我国对公允价值所使用的市场数据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规模较小,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十分完善,不能够完全提供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数据。同时,我国价格市场存在不够规范,市场监管不是十分到位的情况,所以很可能为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会计利润提供了空间。因此我国尽量避免采用市场数据,而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则将市场数据作为公允价值取得数据的基础,对市场数据的依存度更高。

3、公允价值具体适用范围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限制较多,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方面,我国还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的房屋建筑物,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其计量基础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

4、具体准则的区别

例如资产减值转回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是可以转回的,也就是说资产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使资产更加接近市场的现实状况,从而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然而,由于我国曾经出现过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现象,所以规定一但确认资产减值,日后便不能转回。另外,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企业合并中区别也较大,我国是按合并当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差异比较

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主要是为了满足成熟市场中投资者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加明智地进行投资选择,同时便利国家进行各项经济数据的统计以及方便税收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等。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的成熟度不高,投资者不够理性,以至于投资者还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财务报表的信息进行投资。因此,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作用还仅仅只是用于对各企业的考核和评估。由于我国的财务报表作用定位不同以及市场体系不够成熟,我国财务报表规范与国际的财务报表规范相比较而言,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就财务报表列报总体要求的规定而言,我国的会计准则相比较就更加原则化,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详尽具体;相反,对各报表结构和内容的规定,我国会计准则更明确、更详细,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则更概括、更灵活。这主要是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面向全世界多元化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详尽的总体规定、灵活的报表结构以及更广泛的专业判断空间则有利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各国的推广。而我国会计准则仅仅面向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对报表结构和内容的规定详细明确,能减少相关的报表编制和使用成本,从而提高报表的编制效率和使用效用。四、对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并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系统以及定价机制

有效的市场监督系统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利润操作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从而提供更加扎实的经济基础。由于我国市场的成熟度不够高,制定适合我国的合理有效的公允价值定价机制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二)制定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细则

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有效地减少主观判断在公允价值确定过程中的运用,从而防止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因此,制定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指南是绝对有必要的。另外,国家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力度、增强在信息披露环节方面的管理,通过强化公司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信息披露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会计理念的转变

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财务报表列报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也就是淡化收入和费用。利润表是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直接表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润表观中财务报表主要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盈利能力。然而在资产负债表观中,除了所有者自身投资及利润分配以外的净资产的变动都应该计入当期的损益,因此财务报表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我国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列报的方面,也应提升资产负债表在报表列报中的地位,使其优先于利润表,成为核心的报表。

(四)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渐进式的全面持续趋同

我国应该加快脚步,争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行同步,如报表种类、格式、内容等。当然,我国会计准则也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同步,还是需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我国会计有关人员的接受能力与素质,尽可能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体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可以一次性趋同。由于我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企业业务交易的类型和自主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渐进式的持续全面趋同的同时,还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必须适当保留具有国家特色的会计准则。

标签: 新会计准则国外研究概述_国外的公允价值是研究的什么问题?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