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攻略文章正文

会计师从业人员不尽合理_浅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会计考试攻略 2024年02月23日 13:06 46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会计师从业人员不尽合理_浅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会计师从业人员不尽合理_浅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1.【代理记账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浅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3.如何加强会计行业自律意识,打破行业无序竞争,防控执业风险
4.注册会计师工资水平分析
5.急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的案例,必须是最近几年的案例!像“蓝田”“银广夏”之类的就不行啦

【代理记账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专业代理记账公司的出现,缓解了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人员不足的矛盾;但是由于其处在发展初期,因此在代理记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本文通过对代理记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记账公司 企业财务 对策

所谓代理记账,是指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接受独立核算单位的委托,代理其办理会计业务的一种社会性会计服务活动。其主要业务是办理记账、算账、报账等综合性社会服务活动,是会计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的表现。目前,我国代理记账机构主要包括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代理记账资格的其他社会咨询服务机构这三类。专业代理记账公司的出现,缓解了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人员不足的矛盾;但是由于在处在发展初期,在代理记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

1.代理记账公司存在的问题

1.1行业背景问题

1.1.1内部管理混乱。

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代理记账会经过好几个人共同来完成,这样,很多业务内容每个人就不是很清楚 ,就像网上申报国税、地税、个人所得税等,一个公司的盈利水平与他交的税额息息相关,利润高就税额高,利润少就税额少,不清楚整个操作流程的人去报税就很容易出错,可能会造成委托代理记账公司利润的损失。还有个所税,职工的增减可能会导致个所税数量的变化,如果弄错也会影响公司利益。同时业务档案管理没有专人负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公司资料等容易丢失,而且没有人为此负责。

1.1.2业务质量不高。

代理记账业务规模的扩大与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质量不相适应代理记账公司大多仅限于为委托单位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或从事税务代理)等,未真正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代理记账公司只注重代理记账业务的承担,忽视对代理记账业务具体操作程序及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在业务操作中存在随意性。质量不高还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委托代理记账的单位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往往为了达到少缴税、多贷款、通过工商年检等目的,要求代理记账公司为其编制假账、假报表。

1.1.3收费标准混乱。

现在代理记账公司数量很多,良莠不齐,加上受社会非专业代理记账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公司不免要以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还有部分代理记账公司自身的经营收入核算不规范,不明收入现象也较普遍,这样给代理记账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1.2从业人员自身问题

代理记账公司必须有三名以上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专职从业人员,且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但实际执业中,相当部分的代理记账机构不符合此规定;部分从业人员敬业精神差,原则性不强,使人们对代理记账降低了信任度。

1.3外部环境问题

1.3.1政府立法监督和政策扶持不够。

政府部门对代理记账业务重视不够,缺乏立法监督和政策引导。专门针对代理记账的法律法规很少,2005年新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实施,虽然新办法更加合理,但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如《办法》只在代理记账机构设立时对从业人员在职称、资格上作出了下限的规定,但没有随着机构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增加在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上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这将大大降低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导致代理记账机构服务质量不高;委托代理记账业务其实质是单位财务会计业务的外包,但《办法》缺乏某些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制度设置以及由财务报表生成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这有可能导致代理记账服务质量的下降;《办法》对代理记账机构本身设置了具体的监管方式,但对其提供服务产品的监管却未作具体规定,记账服务质量不高在所难免。

1.3.2缺乏有效健全管理。

目前,许多代理记账公司基本 规章制度 不健全,内容不完善,有的根本就没有规章制度,处于无章可循、管理混乱的无序状态。有些代理记账公司只有口头协议而无书面合同;有的虽然同委托单位签订了委托协议,但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签订的协议内容不全面、不规范,从而为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埋下隐患,也无法保障双方的根本利益。

2.促进代理记账公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2.1.1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的操作规范

代理记账公司内部控制不规范,可从以下方面改正。如开展代理记账业务,必须办理委托手续、签订业务委托书、委托单位承诺提供真实、有效、合理、合法、准确、完整的全部会计资料,委托单位承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业务流程和规范,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和代理机构之间的交流和代理记账过程中的一些必要规范的实施。从企业取得原始凭证开始,到代理机构制作凭证、编制报表、保管档案等,涉及到许多凭证和资料的交接、人员责任的确定、代理收费的标准等工作。

2.1.2要规范业务操作程序。

代理记账业务要在委托单位和代理单位双方签订合法的书面约定手续后,开展代理业务。同时在代理记账约定中要详尽列明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代理记账公司开展业务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同时也要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使委托代理记账企业对代理公司有信心。代理记账会计需要相互监督,对受贿赂这方面要严打严抓,坚决不犯,同时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严谨真实的记账,对于做假账要坚决的拒绝,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1.3协调与企业的关系。

代理记账公司有时也与委托代理记账公司存在意见上的不一致。企业财务部门着重从两个方面科学地处理好与代理记账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而在委托代理记账公司,这一职责就由代理记账公司担任。首先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把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可靠代理会计记账服务,作为财务执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前提。实实在在的服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而使服务和监督融为一体,赢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保证与控制的关系:保证企业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保证及时拨付款项。控制非计划开支、专项开支,避免挪用和违规。第三是用款与管账的关系,企业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支出业务,企业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对于委托代理记账公司的发票和费用票要积极努力的去识别真假,保证记账的真实性。这样,两者的关系就必须协调好,而代理记账公司需要积极主动的去协调与委托代理记账公司的关系,便于委托代理记账公司的发展。

2.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2.1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

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要把诚信放在首位,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种追求,以诚信为做人标准,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

2.2.2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毋庸置疑,高等会计教育的水平决定着会计队伍的人员素质和工作素质,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据我们调查的结果可看出,现在会计队伍中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人才偏少,那么应加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利用原有的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并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启发式的提问、研讨式的教学、论文写作、模拟试验、案例教学以及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究,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参加学习者获得能够受益终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方法。使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及知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为做好新时期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3.结论

在未来,随着财务管理社会化的不断加深,作为企业将会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代理记账公司可能会从现有的较为单一的业务,逐渐向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高级咨询方面将有可能会是将来业务的重点。由于当前代理记账业务是一个供给相对同质的行业结构,造成该行业选择交易对象、决定交易价格以及确定交易标准等主动权掌握在委托方,因此呈现买方市场结构。代理记账公司如何保持执业的独立性,规范业务招揽与承接,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工作的主线。因此,加强代理记账机构的建设,抓好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企业稳健成长、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代理记账行业的繁荣也将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严健(1970-),女,汉族,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工作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学历:大专,职称:会计师。

浅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财经小掌柜友情提示: 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有利于规范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工作水平。将财政部门举办的符合继续教育规定的各种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调动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协助主管部门组织培训、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其创造学习条件和环境,提高业务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如何加强会计行业自律意识,打破行业无序竞争,防控执业风险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以及会计诚信的危机,都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不断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指的是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为目标,对已经取得或是受聘会计专业职称和正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再教育和再培训,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会计人员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出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不可或缺的,在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是现代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也是培养新型“核算管理型”会计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会计人员教育这一问题。这成为了推动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巨大动力,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认识和重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程度不够  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有些企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继续教育投入是一种消费性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或个人的经济压力,不愿对会计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的投入包括时间、资金投入。而且会计人员现有知识足以承担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仅靠他们自学也能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提高会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大部分会计人员也认为继续教育就是在职再教育.不影响晋升和加薪,参加与否无关紧要,即使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敷衍了事。特别是年龄较大或行政、技术职务较高的会计人员表现尤其突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不利的。  (二) 对继续教育的管理不够  现阶段继续教育管理体制落后,教考不分,教育形式单一。《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是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按照属地原则归口当地财政部门管理。这种运作方式,习惯于以行政手段组织培训,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会计人员没有多余选择,只是完成规定学时、应付考试了事,效果不够理想。还有的培训单位为追求利润,管理不到位,出现有的会计人员只报名不参加学习、学习期满考试同样合格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只要交钱不必参加学习便可以考试过关,根本达不到继续教育培训目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安排不合理  现阶段继续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合理,会计继续教学模式千篇一律,过于单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起到会计继续教育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层次性,大都没有考虑会计从业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与工作职责的不同。不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专、本科毕业,也不论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继续教育的内容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既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内容设计上的不够全面,继续教育的内容偏重会计专业知识,没有或很少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涉及很少,无法满足社会经济日益高速发展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同时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科技的远程教育形式,有效的解决工作与学习矛盾,进一步促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  (四)培训机构的培训水平不高  现阶段继续教育的培训场所和师资配备不够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的组成由财政部门指定。但是目前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和社会办学组织,不具备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办学场所不够规范。而且师资队伍配备也不尽合理,不拥有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不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难以保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  二、改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意识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重视支持这项工作,将其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企业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企业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知识水平,要充分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树立继续教育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将继续教育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需求,要有意识地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终生学习能力。  (二)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三)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内容  1、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培训内容应根据会计改革的变化不断调整,并保证培训的及时性,让会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改革的最新内容。对不同层次、岗位、职位的会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初级职称会计人员,应把培训重点放在对会计理论和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并加强日常会计方法和技巧的交流探讨;对于中级职称会计人员,应重点放在会计制度的难点分析和财务管理等内容;对于高级职称会计人员应主要放在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培养,不仅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还要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等。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重视培训的同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自学积极性,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录象等形式组织学习。充分发挥会计学会或单位的组织作用,通过组织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习,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综合素质。  (四)提高培训机构培训水平  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和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财政部门要选择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培训机构来实施培训,并加强对培训实施的监督检查。其次,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可以分地点、分时间段、分批次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要保证培训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第四,严格培训期间的考勤,保证出勤率。第五,严把考试关,对于确实成绩不合格的,应重新参加培训。◆  

注册会计师工资水平分析

会计工作不仅是政府作出正确宏观经济决策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考核企业经营业绩、作出投资决策时的依据。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两者缺一不可。业务技能水平高但职业道德败坏的会计人员,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业规范。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方面的内容。健全的会计职业道德,既要重视良心主导,更应重视制度规范。道德规范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树立正确的行业观念,强调会计行业自律。要以朱镕基总理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作为会计从业者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理念,认识到“诚信”是行业自身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根基,也是行业发展的源泉。首先,要加强会计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在传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养成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的良好习惯。其次,要注重已工作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将“不做假账”作为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树立良好的行风。

二、完善会计管理机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时刻与利益在博弈,一旦利益占了上风,故意犯错或有意回避等现象就会产生。因此,应不断完善政府、中介机构、单位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逐步建立与社会中介为基础,以政府行政部门的再监督和司法部门查处重大会计信息失真案件为重点,基层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全面负责的良性机制。

三、加快会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会计人员造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健全。要建立企业诚信与经营管理者诚信的记录制度及两者有机联系的机制,使企业与经营管理者的诚信程度公开化;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单位内控制度;大力推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要及时曝光造假行为,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那些造假者付出惨痛的代价。

 四、建立激励机制,奖励诚信。《会计法》对会计人员诚信执业没有具体的奖励规定,这不利于倡导和培养诚信。只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诚信奖罚措施,才能让诚信成为主流,成为大家遵守的行为准则。

反之,如若会计人员只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业务技能差,经常算错账、记错账或漏记账等,同样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避免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应从三方面着手:1、规范会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前几年“会计热”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为了抢生源,争相开办会计专业,但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培养的会计人员业务技术不过关。因此,首先要堵住源头,规范会计教学。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针对部门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各单位要科学地制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为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供保证。3、严格会计人员的定期考核及上岗证的管理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会计人员的忧患意识。用人单位要坚持每年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会计人员上岗证的管理工作,不够条件的不得从业,让会计人员产生不断学习的动力。

 总之,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专业判断能力,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规则,不做假账”,才能促进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达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急需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的案例,必须是最近几年的案例!像“蓝田”“银广夏”之类的就不行啦

对于注册会计师从业者的薪资水平,不同地区,经验和能力不同以及从业年限不同工资也是不尽相同的。

刚拿证无经验

一般刚拿到证书,没有什么注册会计师工作经验的人,如果能够去到一个比较大的事务所,在北京的工资大概也就是三千到五千左右。

有证有经验

如果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又有一定的经验,这样的注册会计师在北京的话月薪可以达到7000到10000。

丰富经验高薪

如果是由注册会计师证,同时从业的年限又有很多年了,经验比较丰富的注册会计师,这样的话工资水平基本可以达到年薪30万左右了。

在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蓝田股份、郑百文、银广厦、红光实业等)和美国资本市场一连串丑闻(安然事件、世界通信公司案等)惊曝之后,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会计学界、经济学界乃至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杨雄胜,2002;李心合,2002;张维迎,2002;王善平,2002;等);政府部门也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朱总理在为三个国家会计学院提了“不做假帐”的校训后,在世界第十六次世界会计师大会上再次要求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必须作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恪守独立、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已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布什在一系列会计舞弊案后也提出:“一切破坏公众信任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以“己之诚实”换“他人之信任”。一个主体若长期诚实守信,就形成自己的信誉。诚实信誉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王善平,2002)。同样,会计诚信是指随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界对社会的一种承若。即以会计诚实守信的态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对会计诚信的原因及其治理作一探讨。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表层原因

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表明,各大会计公司可以为了咨询费而默认公司或助其造假,独立董事不独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默许经营者的造假行为而不顾中小股东的利益;在我国,郑百文公司前后三年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帐、无依据冲减成本、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 439亿元;琼民源、大庆联谊、银广厦等证券市场舞弊案无不牵涉到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这一系列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据调查,当会计人员同本单位负责人意见产生分歧时,只有16. 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做到坚持原则,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会计人员应负的责任方面,有38%的会计人员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行为。(韩传模、郝景昭,2002)因此,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只重技术传授不重道德教育①又是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的重要原因。

会计教育重技术轻道德,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只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表层原因,但不能因此认为不重要,在相同的制度安排和相同的背景下,不同的会计人员将会有不同的选择,正如前面所讲的调查中,毕竟还有部分会计人员能坚持原则、“不做假帐”。

(二)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光从表面找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找出其深层原因(制度原因),才能从制度安排层面上解决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导致会计失信危机,实际上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是由人的有限理性和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所共同引起的。在此,我们不讨论人的有限理性问题,仅从制度方面进行分析。

1、制度本身的缺陷。法律制度越健全,不讲信誉的成本就越大,人们就将越讲信誉(张维迎,2002)。对于会计制度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会计制度制定机构的不合理性极其所制定的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是会计诚信形成的基础。下面将从我国会计制度(以会计准则为例)的制定机构及制定程序和会计制度及相关层面寻找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实证研究表明,会计准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手段,还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一个政治程序。因此,一项准则的出台是综合各方面力量的结果。一项准则制定如没有经过允当程度(dueprocess),则很难达到使各利益集团“均衡满意”的结果,从而使得不能从准则中获得好处的集团违背准则的可能性增大,会计诚信问题可能因此而生。这就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要求,即独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独立性是指准则制定机构不应受到少数利益集团的控制,而是自主地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科学、公正、合理的会计准则;广泛的代表性则是指制定机构的组成人员应能代表最广大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让各方都参与到这个规则的博弈过程中来。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的,它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机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准则制定模式是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会计职业界的不发达相适应的,但也应该看到其不合理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权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准则制定机构也应当吸收更多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代表。另外,目前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多是刚从院校毕业的、对会计实践经验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的“书生”(刘峰,1996),容易出现准则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我国会计准则形成过程的“隐蔽性”②和社会各界参与程度的不够,一方面,势必影响会计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合理性。各企业、利益集团当不能在准则制定阶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时③,就在事后(即执行当中)违背诚信原则,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准则制定过程实际上是没有提供一个供社会多利益集团(包括政府)重复博弈的机制。而这是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张维迎,2002)。

要使当事人的不诚实行为能被及时地发现,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是关键,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市场的完善程度,二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市场机制越完善,信息不对称现象越少,信息的传递也会越顺畅,但要想市场机制达到理想的完善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因而就要设置第二因素来克服第一个因素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它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但可有效抑制这一现象的发生④。当前,我国由于制度弊端导致审计公司无法保持独立性。如在98年以前,中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由政府经营,从而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另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结构也存在极大的弊端。其结果是审计公司缺乏诚信舞弊的积极性,企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牺牲“会计诚信”,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生成“内幕”信息,从而无法形成社会与企业之间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当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经理层的不诚信行为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的问题不能被委托人或监管机构所及时发现,其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时,经理人员必然会违背会计诚信而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会计诚信”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承诺———诚实、信用,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现行会计制度的安排(正式或非正式)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将决定会计诚信,这就涉及到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问题。因为合理、有效的会计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诚信程度的高低。既定制度安排下,只有诚信对谋取利益有助的情况下,诚信才能真正为本(陈新权,2002)。这对会计制度安排的要求就是以利益导向为基础,即当遵守会计法规时,不但诚信可以提高,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无形资产价值,使得不遵守法律所带来的收益小于遵守法规带来的收益。

2、会计制度执行方面。(1)我国发展股市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国有企业融资,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是本地区政府所高度关注的,而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的总体情况。因此,各级政府将会极力为本地区企业的上市融资出谋划策,这是因为资金的融入一方面可能帮助贫困企业脱困;另一方面,大量资金的注入将增强本地经济的活力指数,而在当前情况下,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额有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结果将是实行上市配额制,这又进一步促进当地政府对企业上市的干预度,甚至不惜往要上市的企业注血,如在“猴王”的上市过程中,宜昌市就曾拨划500万元给其做“效益 ”。政府干预的表现就是对企业管理层,大股东作假帐、造效益行为的纵容和对注册会计舞弊的默许甚至指使其作弊。地方政府由一个市场公平秩序的维护者、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沦为”一个会计造假的幕后指使者。我国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另一个部门是中国证监会,它其实也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它不希望虚假会计信息上市,因为由涉假会计信息所引发的资本市场危机是其工作失误的表现;另一方面,它又要贯彻中央政府的主要方针、政策(刘峰,2002)。证监会的这种两难处境使其无法很好地履行监督的义务,在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和贯彻中央政策方面出现“一边倒”的倾向。这种政府监管的形同虚设连同和社会监管的乏力,企业内部监管的薄弱使得理性经济人更加“理性”,更加懂得如何运用“诚信成本”换取经济利益。

(2)对违规上市公司惩罚机制的不合理和力度不够也是良好的会计诚信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⑤一方面,未给予当事人严厉的惩罚。在郑百文造假的处理中,只对董事长、总经理等12人和参加作弊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了行政处罚。据《财经》杂志报道,1981年以来,只有大约10名会计师因作弊行为而被剥夺了再从事这一职业的资格。另一方面,惩罚的范围不够,大量的上市公司舞弊案都与当地政府的默许、幕后指使有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几个参与造假的政府官员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3、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公司制度缺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根源

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越高,不确性越大,用正式契约(制度)对社会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的成本也就越大,非正式契约作为替代品发挥作用也应该越大。但非正式契约履行的基础是诚信。因此,市场经济越发展,对诚信的要求也就越高。从这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诚信经济。要使社会诚信的发展跟上市场经济的需要,就需要使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换言之,当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完全同步,平衡发展,诚信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诚信(会计诚信)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要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完全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故严格意义上的诚信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日常所讲的诚信社会中的“诚信”是有一个度的。即以能够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限。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人们头脑中还大量残存着计划经济和封建残余思想,而市场经济却在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尤为突出,其引发的结果就是诚信的缺失(会计诚信只是其中的一个较突出的方面)。因此,对会计诚信的治理绝不能就会计诚信论会计诚信,必须把它放到整个社会、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之中去加以考虑和治理。

三、治理对策

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相对应,对其治理也应该从五个不同的层次着手。

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⑥会计诚信教育要从课堂开始抓起,注重对即将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的教育,注重对已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从而营造会计诚信氛围,培养会计诚信精神,塑造企业诚信形象,打造会计诚信品牌。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由“良心主导”型转向“基于规范型”的会计职业道德模式(田昆儒,苏亮,2002)。另一方面,推行信息档案制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舆论氛围,建立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并向全社会公开。对信誉严重不良者,各单位严禁聘用,从而促使单位个人珍惜自己的信誉。不仅如此,还要使我国逐步形成良好的诚信舆论氛围,人人蔑视造假者,让造假者成为“过街老鼠”,无地自容,这样的舆论氛围的监督是市场经济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础。

其次,加强会计制度方面的建设。会计制度建设包括会计制度本身和会计制度执行两个方面。前面我们分析了会计制度本身的有效性对会计诚信有着基础性的影响,但在我国,相比较而言,会计制度的执行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留有过多的灵活性,是财务报告粉饰的重要前提。因此,防范财务报告粉饰,应该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主要包括:适当调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1)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众所周知,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如果一味强调借鉴国际惯例,盲目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可能加重财务报告粉饰的严重性,因而,当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审视我国近几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后得出的结论。(2)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少可供公司会计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规范,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报告粉饰的可能性。同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若过于强调统一性,不给会计人员以适度的专业判断空间,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二是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的信息披露问题加以规范。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第一是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总是抱着能够少披露就少披露,能够不披露就不披露的心态,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该获得的权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包括临时报告披露的随意性和定期报告披露的滞后性。150家上市公司中,就有87家上市公司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第二是信息披露的虚假性。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1)虚增利润;(2)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3)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4)盈利预测弄虚作假。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必须加强公司治理,强化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为减少会计欺诈事件的发生,审计师、公司管理层及财务专业人员之间必须建立合作关系,营造无虚假财务申报的环境,提高各级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计反假意识,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披露承担法律责任。对公司提供虚增利润而导致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要实行经济赔偿责任。

第三,要保证会计信息传递机制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解决会计制度和中介服务方面的问题可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1)将地方政府和有关监管机构(如证监会)纳入责任主体,使它们对自己造假责任和监管失职负责。(2)建立民事赔偿制度。从中国证监会对违规公司的处理来看,都是以行政处罚为主,以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为辅,这是不尽合理的。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美国,让证券违法最为胆颤的不是行政诉讼或行政处罚,而是小股东提起的民事诉讼要求民事损害赔偿(汤立斌,2002)。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可使得管理当局、中介机构违规的成本增大到其违规的收益,从而减少他们违规的动力。

第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三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就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四是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五是建立和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六是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

第五,从诚信产生的根源着手,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氛围。前面论述了诚信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会计诚信的治理还应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这就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培养,这必将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wmz1223

标签: 会计师从业人员不尽合理_浅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