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攻略文章正文

新会计报告准则_新会计准则的条款

会计考试攻略 2024年01月21日 00:31 50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新会计报告准则_新会计准则的条款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新会计报告准则_新会计准则的条款

1.关于新会计准则?
2.新会计准则的条款
3.新会计准则内容主要是什么
4.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5.新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关于新会计准则?

一、费用化支出:

企业无形项目的支出,除下列情形外,均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一) 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构成无形资产成本的部分;

(二)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确认的商誉的部分。

第七条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资本化条件: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一) 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

(二)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 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新会计准则的条款

基本准则及38条具体准则编辑

· 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

· 新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 新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 新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 新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 新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 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 新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 新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 新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 新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 新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 新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 新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 新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 新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 新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 新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 新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 新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 新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 新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 新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 新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 新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

· 新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

· 新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 新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 新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新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 新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 新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 新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 新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 新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 新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

· 新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 新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内容主要是什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条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第四条

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五条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年度和中期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六条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第七条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九条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第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和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第十五条

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十七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第十八条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第十九条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章

资 产

第二十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项目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二条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的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四章

负 债

第二十三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一)与该义务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二十五条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

第二十六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第二十七条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十八条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十九条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

收 入

第三十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三十一条

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

第三十二条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七章

费 用

第三十三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第三十四条

费用只有在经济来源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第三十五条

企业为生产成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成片承包、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六条

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八章

利 润

第三十七条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第三十八条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除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损失是指除费用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第三十九条

利润的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与损失金额的计量。

第四十条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第九章

会计计量

第四十一条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第四十二条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一)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马上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第四十三条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四十四条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第四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企业的财务结构、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

第四十六条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经营成果主要包括企业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的高低与控制情况等。

第四十七条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四十八条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有助于使用者进一步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列报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披露对于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准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新会计准则内容主要是:

1、基本准则。规范了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的总体要求等内容;

2、42项具体准则。对各行业经济业务根据基本准则明确了会计处理的具体原则,主要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及报告准则三类;

3、金融类、非金融类两大类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

4、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对企业所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进行解释。

新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新的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减值作出了新的规定,它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使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进一步完善,保证了企业利润的真实性,也为稳健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1. 重新定义了“预计净残值”,引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概念。原准则中的预计净残值是终值,新准则预计净残值是现值。另外规定了弃置费的会计处理,即固定资产的预计处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取消了原规定的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2. 明确了进行资产减值测试的前提。准则规定,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资产可回收金额。

3. 更具有操作性。准则规定,资产可回收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物操作。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是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为资产减值损失,记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1.固定资产减值的迹象判断。(1)资产如是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回收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或者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五)附注。

 第三条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以及其他会计准则的特殊列报要求,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和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条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

 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

 第五条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

 (二)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六条 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

 第七条 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第八条 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本准则第五条的规定,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不切实可行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

 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作出所有合理努力后仍然无法采用某项规定。

 第九条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

 (一)编报企业的名称。

 (二)资产负债表日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

 (三)人民币金额单位。

 (四)财务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当予以标明。

 第十条 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应当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对外提供中期财务报告的,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的规定。

 第十一条 本准则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的项目,应当单独列报。其他会计准则规定单独列报的项目,应当增加单独列报项目。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

 第十二条 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金融企业的各项资产或负债,按照流动性列示能够提供可靠且更相关信息的,可以按照其流动性顺序列示。

 第十三条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一)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二)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

 (四)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第十四条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并应按其性质分类列示。

 第十五条 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一)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二)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三)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

 (四)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第十六条 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并应按其性质分类列示。

 第十七条 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企业预计能够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即使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签订了重新安排清偿计划协议,该项负债仍应归类为流动负债。

 第十八条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违反了长期借款协议,导致贷款人可随时要求清偿的负债,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贷款人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同意提供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宽限期,企业能够在此期限内改正违约行为,且贷款人不能要求随时清偿,该项负债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负债。

 其他长期负债存在类似情况的,比照上述第一款和第二款处理。

 第十九条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一)货币资金;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三)交易性投资;

 (四)存货;

 (五)持有至到期投资;

 (六)长期股权投资;

 (七)投资性房地产;

 (八)固定资产;

 (九)生物资产;

 (十)递延所得税资产;

 (十一)无形资产。

 第二十条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至少应当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合计项目。

 第二十一条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一)短期借款;

 (二)应付及预收款项;

 (三)应交税金;

 (四)应付职工薪酬;

 (五)预计负债;

 (六)长期借款;

 (七)长期应付款;

 (八)应付债券;

 (九)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二十二条 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类至少应当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负债的合计项目。

 第二十三条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类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一)实收资本(或股本);

 (二)资本公积;

 (三)盈余公积;

 (四)未分配利润。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在所有者权益类单独列示少数股东权益。

 第二十四条 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类应当包括所有者权益的合计项目。

 第二十五条 资产负债表应当列示资产总计项目,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项目。

 第四章 利润表

 第二十六条 费用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分为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第二十七条 利润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一)营业收入;

 (二)营业成本;

 (三)营业税金;

 (四)管理费用;

 (五)销售费用;

 (六)财务费用;

 (七)投资收益;

 (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九)资产减值损失;

 (十)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十一)所得税费用;

 (十二)净利润。

 金融企业可以根据其特殊性列示利润表项目。

 第二十八条 在合并利润表中,企业应当在净利润项目之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的损益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

 第五章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二十九条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与所有者(或股东,下同)的资本交易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应当分别列示。

 第三十条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至少应当单独列示反映下列信息的项目:

 (一)净利润;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三)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四)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五)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六)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第六章 附注

 第三十一条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第三十二条 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相关信息应当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第三十三条 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

 (一)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二)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三)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

 (四)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等。

 (七)或有和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金额(或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总额)。

 第三十五条 下列各项未在与财务报表一起公布的其他信息中披露的,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

 (一)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

 (二)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

 (三)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标签: 新会计报告准则_新会计准则的条款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