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考试攻略文章正文

制造业会计核算特点_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的产成品有什么特点?可以换成库存商品吗?

会计考试攻略 2024年01月12日 17:48 50 财税会计达人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制造业会计核算特点_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的产成品有什么特点?可以换成库存商品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制造业会计核算特点_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的产成品有什么特点?可以换成库存商品吗?

1.制造业会计、商业会计和工业会计的区别?
2.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的产成品有什么特点?可以换成库存商品吗?
3.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制造业会计、商业会计和工业会计的区别?

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作帐的区别很大。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会计制度。

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是由会计主体所处的环境因素决定的。会计的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不同行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和不同性质企业的特点。企业总是从属于一定的行业,而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业务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一个企业会计方法的设计和选择。行业经营风险程度对会计选择的影响。不同的行业,风险程度不同。行业风险程度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各项准备金的核算上。行业风险比较小的企业其各种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等的计提比例一般比较小,或可用直接转销法,而不必采用备抵法。而一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其各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比较大,因此常常采用备抵法。可见,风险程度的不同,客观上要求会计处理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即可选择性。

根据《会计法》的授权,财政部已发布了适用于中国不同类型企业的各种会计制度。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为例,二者虽然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上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来说,我国的行业会计制度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在具体内容上还存在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账务处理上的主要差异:

①存货核算方面的差异。

②成本费用核算方面的差异。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个别计价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法。商业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则比较特殊,一般采用零售价法。

在成本结转方法方面,工业企业的成本结转是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分配其各自的成本,因此成本结转方法包括不计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法等。施工企业在项目完工前没有产成品,因此对在产品的成本结转主要根据配比原则,按照收入实现的完工百分比确认成本。

③收入核算、管理方面的差异。

④货币资金与往来款项方面的差异。

⑤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异

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的产成品有什么特点?可以换成库存商品吗?

会计核算中包括哪些内容

为计算产品成本要设定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也称产品成本明细分类账或产品成本计算单。根据企业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按产品品种、批别、类别、生产步骤设定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绸账,用以反映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或辅助生产成本及分配出去的辅助生产成本和转出的完工的辅助生产产品,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定应根据辅助生产部门设定。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明细账可根据预提和待摊的业务专案设定,如预提利息、职工教育经费、大修理费、待摊的租金、修理费、书报费等。制造费用明细账是所有工业企业都必须设定的,它根据制造费用核算内容如工资费、折旧贯、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劳保费等来设定。

损益类明细账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可根据产品的品种、批别、类别来设定,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照费用的种类设定,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根据收入与支出的种类设定,投资收益则根据投资的性质与投资的种类来设定。

因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在企业建账时,为了便于凭证的编制,要设计一些计算用表格,如:材料费用分配表、领料单、工资费用计算表、折旧费用分配表、废品损失计算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等相关成本计算表格

基金会计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基金会计核算包括: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1.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存货、固定资产等)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装置、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所有者权益)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费用)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指的是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利润)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基金会计核算是指收集、整理、加工有关基金投资运作的会计资讯,准确记录基金资产变化情况,及时向相关各方提供财务资料以及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共有十三个基本原则:

1`真实性、

2`实质重于形式、

3`可比性、

4`一致性、

5`谨慎性

6`相关性、

7`及时性、

8`明晰性、

9`重要性、

10`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11`配比原则、

12`权责发生制、

1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会计核算有以下十三个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明晰性原则;4、历史成本原则;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6、权责发生制原则;7、及时性原则;8、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9、配比性原则;10、相关性原则;11、一惯性原则;12、谨慎性原则;13、重要性原则。

会计核算,核算哪些内容

会计核算,核算内容大体为以下: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支与成本费用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其他会计事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哪些内容

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物件,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除本企业单位以外任何企业单位)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亦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在组织会计工作时,是以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企业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将按预定日期偿还。这个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建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3、会计分期,指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叫做会计期间。确定会计期间有利于分期确定费用、收入和利润。分期确定各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规定固定的会计期间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叫做会计年度。年内还可再细分为季度和月份。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必须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尽管计量标准有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但财务会计只能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前提中实际上还含有币值不变的前提,即按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所代表价值波动不大,或者前后波动能够相互抵消时,在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种变化因素。

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包括()

ABCD........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既: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物件,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除本企业单位以外任何企业单位)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亦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在组织会计工作时,是以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企业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将按预定日期偿还。这个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建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3、会计分期,指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叫做会计期间。确定会计期间有利于分期确定费用、收入和利润。分期确定各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规定固定的会计期间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叫做会计年度。年内还可再细分为季度和月份。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必须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尽管计量标准有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但财务会计只能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前提中实际上还含有币值不变的前提,即按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所代表价值波动不大,或者前后波动能够相互抵消时,在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种变化因素。

环境会计核算包括哪些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环境会计要素是对环境会计物件的进一步分类。关于环境会计要素的构成,理论界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是1999年联合国国家会计第15次会议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报告》,将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第二种观点是将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第三种观点是将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成本费用、环境收益、环境利润和环保基金等等。笔者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应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和环境收益等四大要素。环境会计计量主是运用一定的计量尺度,选择被计量物件的合理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计人或列入有关会计指标的各项经济业务及其影响数量的会计处理过程。

制造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企业不一样所涉及的也不一样,一般上有点规模的,会计科目都用的著,这个分录就更多了!

一、 购进时:

1、购进材料,材料未入

借:材料采购(包括运杂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付款或支票)

或:应付票据

(商业汇票)

应付账款

(款未付)

或:现金

2、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XX材料

贷:材料采购

二、 生产过程

1、从仓库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A产品 (A产品领用材料)

——B产品 (B产品领用材料)

制造费用 (车间一般性耗用材料)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领用材料)

贷:原材料——XX材料

2、计算(结转)本月工资

借:生产成本——A产品 (A产品工人工资)

B产品 (B产品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 (厂部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含财务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

3、从银行提取现金,备发工资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4、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现金

5、以银行存款预付下半年或下年度报刊杂志费(房租费或保险费)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6、摊销(或分摊)保险费等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贷:待摊费用

7、计提(或预提)银行短期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8、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利息

借:预提费用 (前两个月已预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 (本月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支付的利息)

9、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装置折旧)

管理费用 (厂部固定资产折旧)

贷:累计折旧

10、职工报销药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 (在职职工)

管理费用 (退休人员)

贷:库存现金

11、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借: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办公用)

制造费用

(车间办公用)

贷:库存现金

12、出差人员借支差旅费

借:其他应收款——XX

贷:库存现金

13、出差人员归来报销差旅费(多借、退回余款)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报销的金额)

库存现金 (退回的款项)

贷:其他应收款——XX

(原来借支的金额)

14、出差人员归来报销差旅费(少借、补足款项)

借: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报销的金额)

贷:其他应付收款—XX (原来借支的金额)

库存现金 (补足的现金)

15、月末,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16、月末,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XX产品

贷:生产成本——XX产品

三、 销售时

1、销售产品,取得收入

借:银行存款 (收到支票或存款存入银行)

或:应收票据 (收到商业汇票)

或:应收账款 (未收到款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2、销售产品,用银行存款代垫运杂费,并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

借:应收账款——XX单位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 (代垫的运杂费)

3、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展览费、销售过程运杂费等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4、收回欠款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XX单位

5、结转已销售产品的销售(生产)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6、销售材料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结转出售材料的成本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原材料——XX材料

8、计算销售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XX税

(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四、 筹集资金时

1、收到投资

借:固定资产

(装置、房屋)

或:银行存款

(货币资金)

无形资产

(专利权等)

贷:实收资

2、向银行借入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一年以内)

或:长期借款

(一年以上)

3、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五、利润的核算

1、罚款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2、罚款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损益类账户

A、结转收入类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B、结转费用,成本类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所得税费用

4、计算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6、向股东分配普通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7、支付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8、交纳所得税、营业税等

借:应交税费——应交XX税

贷:银行存款等

六、财产清查时

(一)批准前

1、盘盈存贷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盘盈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待处理财产损溢

3、盘亏存贷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4、盘亏固定资产

借:累计折旧

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固定资产

(二)批准后

1、盘盈存货的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盘盈固定资产的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

3、盘亏存货的处理

借:管理费用

(定额内合理损耗)

其他应收款——XX

(责任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 (自然灾害、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盘亏固定资产的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产成品是企业自己生产的,检验合格的可以出售的产品;库存商品是从外部购买的、可以用于出售的商品。它们的区别是:前者是自己生产的,后者是从外部购买的。相同的是,都是为出售而储存的物品。

在会计核算时,产成品一般在“产成品”科目核算;库存商品一般在“库存商品”科目核算。

产成品----一般用于工业制造业,反映生产过程完工成本归集后待验收入库的成品。

库存商品---一般用于商业企业,反映货品验收入库后的待销售商品。

但现在现在新准则把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统一为库存商品,没有产成品科目了。

摘 要 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成本核算 方法 也在不断地发展。 文章 对比了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资源消耗会计三种方法在成本核算上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举例进行论证、评价、分析,揭示了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制造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资源消耗会计; 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不可忽视。而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法、西方广泛采用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成本会计的新发展?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与应用作一比较和分析。

 

 一、制造成本法

 

 (一)制造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制造成本法是制造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将企业一定期间的费用划分为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和与产品生产过程无关的期间费用两部分。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与当期产品成本的计算无关。

 1.核算内容。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划分为三个基本制造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当然,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成本项目,例如,废品产生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燃料消耗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燃料?成本项目等等。制造成本法在核算时,主要是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划分为料、工、费三个基本的成本项目,然后进行核算,继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2.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包含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以及期末生产费用的分配上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特点不同,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差别导致了企业在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3.核算过程。成本核算过程,也称成本核算流程,即从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的得出这一过程的核算。一般说来,制造成本法下,无论是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过程都应该是类似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为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和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两种。在成本项目中,如果可以辨清某项费用的发生是专属于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那么这项费用即属于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反之,则是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需要采用相应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之和便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二)制造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制造费用的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成本时,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制造费用属于企业的间接费用,按照基本生产车间来归集,并于期末分配至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直接人工所占的比重较大,制造费用占的比重较小,因而用上述分配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即便有不合理之处,但因为比重较小,通常也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又因为该方法的简便易行,被多数制造业企业乐于采用。但是,在先进制造环境下,大量人工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据调查,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现今该比例提高到了400%~500%;在制造成本法正适用时,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现今该比例不到10%。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准确分配制造费用,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继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

 2.期间费用的核算。制造成本法下,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但是,有些期间费用虽然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但却与产品成本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高新技术发展较快的前提下,产品投产前的研发费用增加较多,但是这部分费用不属于生产费用,制造成本法没有将其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计入了期间费用,从产品成本中剔除出去,不利于产品生产成本的准确计算。同时对于配送、顾客服务等与产品定价有关的成本也不包括在成本的范畴内,容易误导定价决策。

 3.人工费用的核算。制造成本法下,成本项目中所致的人工费用的核算包含两部分:直接人工费用(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计入制造费用的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不包括研究开发、设计等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也不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等支出,而这些人工费用也是与产品成本密切相关的,人工费用核算内容的不准确性会导致产品成本计算的不准确。

 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企业在经营、技术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味着一度曾与多数制造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需要有新的发展,或者需要有新的方法来替代他。而这时,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二、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由上所述,由于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难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基于这种要求,1971年,美国会计学者斯托布斯博士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揭开了全面研究的新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序幕。后来世界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罗宾?库伯(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于1988年简称为ABC(Aetivity-basedCosting),从此作业成本法被应用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其理论日臻成熟。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1.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完全成本,对于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所有的费用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费用,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因果,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

 2.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各个作业,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关键是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并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因此,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计算的流程基本为: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最终得出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并且在费用分配时,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排除了人为设定的分配标准的不合理性对成本计算的影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因此, 企业管理 者更倾向于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但是随着作业成本法的深入应用,其弊端也一一显现。

(三)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操作性差。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差。表现为:首先工作量太大。最初推出作业成本法时,它主要用于单部门和区域的成本核算、分析,这种简单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效果特别显著,但是如果要大范围地推行这种方法,工作量就会很大。其次,获取作业成本法核算所需的成本资料有困难。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下按照部门来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而作业成本法应用时则根据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跨越了传统的部门来确定成本。因此,企业要采用此方法,势必要进行会计系统的再造,其成本较高。

 2.核算中作业划分的难题。首先,传统作业成本法下,对作业的划分是按成本驱动因素为标准来划分的,而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则以因果关系为主,对于一些存在但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因果关系的因素会被忽略,这必然导致一些作业的划分不能够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其次,在传统作业成本法下,作业的划分无既定标准依据,只能依据 经验 进行,对于未来的作业,如果遇到新情况可能会考虑不周全。在当前订单式生产成为趋势的形势下,若是仍按传统作业成本法进行作业划分,就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作业划分准确,不但会增加许多工作量,其效果也无法保证。

 3.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来分配费用的,所消耗资源的费用首先是被归集到作业中,然后再分配到产品成本中。但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中心可能只存在一个成本动因,也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成本动因,因此会产生多个产出计量单位。在将成本中心的费用分配到作业中时,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多个产出计量单位的存在,作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将成本归集到作业时难以准确计量资源消耗的数量,仅限静态的货币指标,所以难于清晰地反映资源消耗情况,不能动态地强化成本管理,会影响最终产品成本计算和分配的正确性。

 鉴于作业成本法以上所述的在成本核算中的局限性,需要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资源消耗会计就是对作业成本法的延伸与改进。

 

 三、资源消耗会计

 

 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 Consumption Accounting,缩写RCA)是于2002年开始在美国推出的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是一种总括的、能动而综合的成本会计系统;是将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作业成本法有机结合的产物(Clinton、Keys,2002)。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特点

 1.核算对象。资源消耗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资源。资源消耗会计认为企业存在服务于其他资源的资源,因此,核算对象不仅包括为作业提供服务的资源,还包括资源自身消耗的资源,即资源交互消耗产生的成本。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资源消耗过程,从而准确地计算资源成本。

 2.核算方法与核算过程。采用资源消耗会计法在核算成本时,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划分资源结集点。资源动因由?资源?作业?和?资源?资源?的因果关系共同确定,其中包括?资源?作业?的直接分配资源动因以及?资源?资源?的交互分配资源动因。根据资源动因划分后的资源结集点相当于美国成本会计中称为?成本中心?的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所有发生的成本(资源消耗)均在此结集,结集后的产出数量称为资源产出量。因为细分以后每个结集点都只有一个?动因?、一个成本对象,因此一个资源结集点只有一个产出的计量单位。然后将结集点的资源消耗分配计入所划分的作业中。最后再计入产品成本中。因此,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过程为:资源结集点?作业?产品。其中,资源结集点的划分依据为资源动因,作业的划分依据为成本动因。在资源结集点的资源向作业分配的过程中,采用的是非货币的量化指标,在由作业向产品分配计算成本时才同时使用了货币指标和量化指标。即产出的量化计量过程与货币计算过程相分离,这一分离充分地体现了资源消耗与成本核算之间的关系:资源消耗是成本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是资源消耗的货币表现。

 (二)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成本的优势简述

 上述对资源消耗会计在成本核算中的特点可以看到,该种方法是将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美国作业成本法(ABC)相结合,取长补短,较好地解决了作业成本法中的种种弊端、问题。因而成为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四、三种方法的应用举例及分析

 

 (一)三种方法的应用举例

 假设某制造企业的生产区域#1某月发生的有关费用如表1。

 1.制造成本法应用。假设该生产区域生产A、B、C三种产品,本月生产工时数分别为2 000、1 200、1 600(单位:小时),计算如表2所示。

 2.作业成本法应用。假设该生产区域从事两项作业:操作机械和进行生产准备,通过这两项作业产出A、B、C三种产品。根据成本动因,按以往经验将该生产区域的成本划分为以下两项作业(资源?作业),如表3、表4所示。

 接着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作业?产品),如表5所示。

 3.资源消耗会计应用(假设条件与作业成本法应用时相同)。首先,根据该生产区域的两种产出(机械和人工),即资源动因分为两个资源结集点:人力资源结集点和机械资源结集点,如表6、表7所示(资源动因?资源结集点)。接着,根据成本动因,按以往经验将该生产区域划分为操作机械和进行生产准备两项作业,将两个资源结集点的资源分配给以下两项作业(成本动因?作业,资源?作业),如表8、表9所示。最后,将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作业?产品),如表10所示。

 (二)三种方法应用的评价分析

 通过三种方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制造成本法中,生产区域归集的四个费用项目均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在分配时,首先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产品的品种,其次费用的分配标准是单的?生产工时;作业成本法中,首先根据成本动因划分作业,然后将生产区域的资源消耗分配至各项作业,再根据各不同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将各项作业分配所得的资源消耗分配给各不同产品,在这儿,资源的消耗仅以货币计量。资源消耗会计下,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划分资源结集点,将生产区域归集的费用分配至不同的结集点,每个结集点的成本动因只有一个,然后将资源结集点的产出分配给不同的作业,再由作业消耗的资源分配给各不同的产品。

 在应用三种不同的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时受分配标准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该方法在选择费用分配标准时是单一的、不科学的,会影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每项作业可能会有两个或以上的成本动因,因而会有不同的产出单位,但是作业成本法未加考虑,如上例,在确定作业点分配的费用时,不划分人工工时与机械小时,统一分配,一方面不能得到非货币计量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也影响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资源消耗会计根据因果关系以资源为焦点进行成本的归属,即依据资源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货币和非货币计量信息,并且企业可以资源结集点为中心,进行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反馈及成本预算,是一个全面的成本管理系统。当然,一种新事物的出现一定会有它的缺陷,在实践中,还有待检验和不断地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巧根.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J].会计研究,2006.12.

 [2] 杨继良.成本会计的新方法?资源消耗会计概述[J].管理会计,2005.4.

 [3] 白明.成本管理系统的创新?资源消耗会计[J].会计研究,2006.4.

标签: 制造业会计核算特点_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中的产成品有什么特点?可以换成库存商品吗?

财税考试日常Copyright ◎2021 财税考试日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3012174号 财税考试日常整理发布 作者QQ:暂无